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全球航路开辟后玉米传入欧洲,18世纪后逐渐成为肉、奶食品生产不可或缺的饲料资源,以及商品生产转化的中间消耗物,为欧洲的城市化、商业化提供基础保障。这一现象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提高农产品商品化B.促进人口快速增长
C.改变传统耕作制度D.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2 . 据学者研究,正德《琼台志》和万历《琼州府志》中都没有找到有关番薯的记载。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的《琼州府志》中写道:“番薯,种来自南夷。以蔓埋地即生,其叶可为菜。根似山药,皮有红白两种。终年食之,精神不减。郡人尝以酿酒。”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最早引种番薯地域是琼州B.明清时期经济作物已广泛种植
C.清初新农作物品种得到了推广D.乾隆年间番薯开始传至海南岛
2024-04-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7世纪初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带来的一些用品,如纺织布、铁壶、铁斧、鱼钩、锄头和枪支等,很快融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印第安人对五颜六色的玻璃珠和铜制品尤其喜欢,这些东西用在他们的宗教仪式和庆典中。这反映出当时(     
A.美洲社会向近代转型尤为缓慢B.物品交流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C.美洲宗教信仰和习俗发生变化D.欧洲与美洲文化在碰撞中趋同
4 . 在哥伦布第二次航行中,“他组成一支有17艘帆船,1200多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还载着采矿机械、炸药、农具,还运去了农作物大麦、小麦、柑子、柠檬、甜瓜的种子,还有牛、马、猪、羊等家禽。哥伦布俨然从欧洲运去了一个小型殖民地社会到美洲。”哥伦布的做法(       
A.严重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系统B.利于推动新旧大陆间的联系
C.激化了殖民地内部的种族矛盾D.促使殖民地在美洲普遍建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最先到达美洲开展殖民时,由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因素,他们“喜欢白面包甚于玉米”。但殖民者靠往返欧美的船只运载小麦或者面粉成本较高,因此,在新大陆种植小麦就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这说明(     
A.早期殖民侵略助推物种传播B.物种交流增进欧美贸易关系
C.外来物种促成美洲社会转型D.宗教因素是物种传播的关键
6 . 在中世纪的欧洲,一到漫长的冬季,普通人只能靠吃咸肉维生。从千里之外远道而来、用以调味的东方香料就成为了贵族炫耀的奢侈品。16世纪,葡萄牙的航海家找到了盛产香料的马来群岛,并通过武力占领了那里的香料市场;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则控制了摩鹿加群岛的香料;法国和英国设法获得了香料的种子,并在自己的殖民地引种成功。17世纪中叶,昂贵的香料变成了欧洲随处可见的日用品。这种变化表明(     
A.新航路开辟推动市场拓展B.殖民统治有利于社会转型
C.香料贸易引发了商业革命D.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失效
2023-04-0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荔枝原产于中国。1583年,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对荔枝已有记载。1637年,英国旅行家蒙迪在澳门品尝过荔枝。1810年后,葡萄牙人把荔枝引入巴西、安哥拉及莫桑比克。这说明了(     
A.洲际间饮食习惯同化B.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
C.宗主国经济结构改变D.殖民扩张影响物种交流
8 . 15世纪前欧洲人仅把棉织品用作装饰品、桌布等,从16世纪开始,印度实用、舒适、色彩斑斓的棉纺织品源源不断运到欧洲。到17世纪中期,印度莫卧儿帝国生产了占世界1/4的棉纺织出口品,年获利甚至达到数百万两白银。这可以用来佐证(     
A.海路贸易得到蓬勃发展B.印度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C.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D.欧洲产生价格革命的根源
2023-01-05更新 | 1970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历史试题
10 . 感恩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的早期。1620年冬天“五月花号”的移民们到达美洲。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派人教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作物。在其帮助下,移民们获得了丰收,为感谢印第安人的慷慨帮助,移民们举行庆祝活动。这反映了
A.移民的文化成为主体B.印第安土著文化消失
C.美洲文化具有多元性D.美洲文化具有殖民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