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咖啡与咖啡馆

材料一   咖啡传播简表

时间咖啡的传播
咖啡起源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68世纪咖啡传入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禁止喝酒,于是咖啡迅速成为阿拉伯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
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强势崛起并不断向巴尔干半岛以及中欧地区进军,咖啡也随之传播到欧洲。被一些宗教人士视为“魔鬼饮料”的咖啡得到教皇克雷芒八世的喜爱和推崇,咖啡从此顺利在欧洲得到推广。
1607咖啡被引入北美。
1652第一家英国咖啡馆诞生,开启了咖啡饮用的风潮。
1690荷兰成为第一个咖啡栽种和出口的国家,主要栽种地位于锡兰和爪哇。
1730英国人把咖啡树移植到牙买加、古巴和中美洲,西班牙人把咖啡树移植到哥伦比亚。
18世纪印度咖啡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后来荷兰和法国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先后种植咖啡,并逐渐向拉美赤道附近地区发展。
1773波士顿爆发“茶叶事件”,当地人由喝茶转向喝咖啡,咖啡成为北美普遍的饮料。

材料二   17世纪的英国咖啡馆成为了人们聚会的首选场所,咖啡的支持者宣称咖啡是“文明的象征”,可以使英国“成为一个自由而清醒的国家”。咖啡馆中对王室批评指责的言论引发了保皇派的强烈不满,他们将咖啡馆看作是阴谋的策源地与异端分子的避难所。除了贵族等上层人士之外,包括商人、律师在内的大量中等阶层也是咖啡馆的常客,甚至小手工业者和贫民都流连其中。人们经常在咖啡馆中开展各项业务,商业买卖和金融活动便是其中最常见的一项,伦敦第一家咖啡馆就设在离皇家交易所不远的小巷中。咖啡馆同时为顾客提供报纸、手稿、书籍、小册子等各式各样的读物,不仅组织书籍和艺术品展览会和拍卖会,还创造“好奇心橱窗”,吸引有识之士参与咖啡馆里的各种讨论。在这里,文学领域的话语自由得到了充分体现,咖啡馆被英国民众形象地称作是“一便士大学”。

(1)阅读材料一、概括表中所列咖啡传播所涉及的时代与社会的相关主题。
(2)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阐释咖啡馆对近代英国社会的历史影响。
2024-01-20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画里乾坤

以下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图片及文献资料。

材料一



(1)图1至图4反映的劳作场景与下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的是(填字母)

(2)图5、图6物种原产地与上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是(单选)
(3)从材料一中6幅图片内容看,该学习小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单选)
A.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B.日常生活与商业贸易
C.食物生产与物种交流D.居住环境与交通变迁

(4)图2画像石为1950年江苏睢宁出土。有学者认为最上层是仙人骑鹿,中层为人物会面,下层为合家劳作。该画像石内容透露出东汉社会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材料二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了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玉米)、洋芋……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清)袁景晖《建始县志》


(5)根据材料二,概述马铃薯、玉米传入后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9岁时,我依靠自己的资金,组建了一支军队,通过它解放了共和国……人们推选我为执政官以及联邦的三巨头之一。

2.我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发动了很多次的海上和陆上的战争……取得胜利时,我教免了所有祈求饶怒者……大约500000罗马公民在军事上效忠于我。

……

19.我建造了元老院以及……阿波罗神庙。

……

23.我把近30000名逃离自己主人并以武力对抗国家的奴隶交给他们的主人接受惩罚。

28.我在阿非利加、西西里、马其顿,在西班牙行省,在亚该亚行省、亚细亚、叙利亚、纳博讷高卢以及皮西迪亚建立了军事殖民地。另外,我还在意大利建立了28个殖民地,它们在我有生之年变得强大繁荣。

——摘编自《奥古斯都神的功业》(罗马神庙有关奥古斯都·凯撒的墓志铭)

材料二

古罗马的扩张使欧洲从部落、民族分割隔绝的状态逐渐转变到相互交融。这种交融充满了战争、冲突,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伴随着整个过程。

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主义征服活动。人类结束了几大洲在古代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活动空间得到迅速拓展。世界产业链分工不断扩大、完善,商业内容不断增加,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不断加速,世界市场的范围越来越大,世界市场的规则也越来越多。

两次世界大战以战争的方式把全世界纳入统一的发展轨道上,使得人类的命运在世界范围内以联盟和敌对的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命运已经息息相关,哪一个国家或民族企图以绝对的强力,而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地将灾难加诸对手,都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程美东《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


(1)指出材料一在探究古罗马发展史上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交流或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人类之网与历史演进】

材料一   一个网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把人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邂逅之交、亲属、朋友、群体敬拜、对手、敌人、经济交往、生态交流、政治合作,甚至还有军事竞争,等等。通过上述这些联系,人们彼此交换信息,并且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塑造人类历史的,正是这些信息、事物、发明的交换与传播,以及人类对此所做出的各种反应

——摘编自《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二   最初的人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即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网络,用于组织小规模的采猎活动。……距今约12000年前,定居农业逐渐发展起来。农民与周边的小共同体交换着关于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开始具有区域规模的网络。公元前3500年左右,以崛起的城市为中心,这些原有的乡村网络聚合成了“大都市网络”并在这一基础上孕育出几大辉煌灿烂的文明。及至约公元200年时,一个遍及欧亚大陆和北非的“旧大陆(旧世界)网络体系”形成了。15世纪海道大通,诸多网络终于联结成了一个单一的世界性网络。人口、商品、信息、生物和传染病的加速流动,深刻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的命运。19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推动了这一全球网络的扩展。19141941年之间一战和经济萧条暂时延缓了全球化进程,但二战后该进程得以复苏并加速发展,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摘编自薛冰清《“人类之网”:编织世界历史的新范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之网”的内涵,并结合具体史实列举推动这一网络构建的动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时期,阐释“人类之网”是如何塑造人类历史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晚期,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原住民的启发下,开始在亚马逊流域制造涂有橡胶的防水的外套和胶鞋,但是生橡胶的物理性质导致天气变冷时,橡胶制品会变脆,天气炎热了,它们又会熔化。直到19世纪中期,硫化技术的发展使橡胶成为一种稳定的材料,从而被广泛用干制作各种竞技球类、汽车轮胎和零部件以及电线、电缆等绝缘材料,甚至医疗行业会用到的内窥镜和手术专用手套等。橡胶需求量的增加推动橡胶制造商大量雇佣原住民长时间在热带雨林中采收橡胶,粗暴的采收方式导致大量橡胶树枯死,很多原住民也不堪重负而丧命。1876年,英国探险家亨利·威克姆接受英国政府的委托,骗过巴西海关,成功将橡胶树的种子带回英国并转运至锡兰岛,拉开了东南亚橡胶种植的序幕。

——摘编自(美)查尔斯·恩曼《1493》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橡胶种植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橡胶种植业发展的影响。
2023-1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蔗原产热带,于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榨取“柘浆”直接饮用,或作为水果生啖。…唐代以前,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国石蜜”产于西域,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宋元时期,产于南方的糖霜在此时不但乘船北上,哺育北方省份,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这一朵小荷,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意为“中国的”。

——李颖《丝路“糖史”》

材料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中海沿岸地区生产的蔗糖一直成为北非、中东和欧洲大陆的供应基地,直到16世纪晚期新大陆殖民地的蔗糖生产渐入佳境后才结束。…哥伦布于1493年开启第二次远航,在非洲加那利群岛的短暂停留让他首次将甘蔗种植技术带到了气候环境适宜其生长的新大陆,落脚,点是西班牙殖民地圣多明哥(今多米尼加首都),而后再由此地运往欧洲。16世纪,在西班牙的新大陆殖民地及葡萄牙治下的巴西等地肥沃的土地上,遍布着一望无际的甘蔗田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黑奴。…眼见西班牙在美洲赚得盆满钵满,英国和法国按捺不住,不仅开始打劫西班牙商船,还对其领地进行蚕食和瓜分。17世纪初英法两国也各自开始建立西印度群岛殖民属地,种植甘蔗并在加工成糖浆后贩运回欧洲。…蔗糖产量稳步提升,如1655年就有283吨“白黏土糖”和6667吨“黑砂糖”在英国殖民地巴巴多斯生产出来,这之后至19世纪中期,蔗糖在英国和其殖民地范围内可以自给自足。

——颜婷《甜蜜的力量一从“糖史”看世界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糖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方糖业发展相关的历史现象。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往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代《金薯传习录》记载,番薯具有种植不拘时,不穗而实,雨不能损,深培而结,早不能侵,风狂而藤惟贴地,蝗过而叶可复萌,发生即熟,摘取随人等特性。万历二十一年(1593),福建长乐商人陈振龙从菲律宾的吕宋岛带回暮蔓,在家乡试种。次年,为了广生民之计,福建巡按金学曾加以推广,使番薯成为齐民口食之资。番薯引进一)二十年后就已在闽、粤部分地区普遍栽培.徐光启最早把番薯从岭南引种到长江流域,并著有《甘薯疏》。在18世纪前期,黄河流域大量推广从福建和长江流域引种的甘薯。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结合材料描述和相关地理知识,在下图内用箭头符号简要勾勒一幅有关明清时期甘薯在中国种植传播的路线示意图。(要求:示意图要标明时间、河流、区域、箭头符号等元素)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影响甘薯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因素。
2023-05-07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届高三三模(5月质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花病毒是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入美洲的。私人船主、船员通过贸易站频繁与土著接触,把天花传播到印第安人当中。携带病毒的传教士在印第安村落之间来回奔波,成为引入和传播天花的导火线。人们感染天花病毒后,病毒在携带者体内存在一周或更长时间。1520年,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带领军队在攻克特诺奇提特兰时,天花感染当地印第安人并大规模流行。1588年,天花波及整个南美大陆。天花登陆美洲造成印第安人口急剧减少,殖民者重新考虑种植园和矿井的劳动力来源。天花不仅击溃了印第安人的抵抗力,也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印第安人不再相信神的庇护,转而信仰“欧洲上帝”。天花大流行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少数幸存者也无法保存印第安人传统文化,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被“植根”在美洲大陆,有些地区出现了西班牙语和土著语并存的现象。为了减少天花大流行造成的损失,西班牙国王赦令医师领导皇家慈善疫苗远征活动,进行过6万多次的疫苗接种,对控制天花在美洲的流行意义重大。

——摘编自刘去非《16—17世纪西葡殖民时期美洲天花大流行的特点及其影响》

(1)据材料概括天花在美洲传播的途径及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在美洲传播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欧洲饮食文化在11-19世纪期间,经历了从农业饮食体系向工业饮食体系转变的历程。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从而消除了各地区饮食内容的差别,打破了食物原料的短缺状况,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形成了营养饮食和科学饮食的新观念,使饮食更讲究食品质量与文化品味;新航路的开辟,使饮食礼仪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消费文化,进而揭开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崭新篇章。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史料二   明末美洲作物的引进,产生了一个重大后果,那就是清代的人口爆炸。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1600年中国人口突破1亿,1700年约1.5亿,1800年达到3亿,1850年达到4.3亿。在25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到4倍多,仅靠传统粮食作物是绝对无法支撑的,幸好这批强壮的新作物及时出现,将深山老林和不毛之地,尽数化为粮田。同治湖北《宜都县志》说:“山田多种玉黍(玉米),俗称包谷。其深山苦寒之区,稻麦不生,即玉黍亦不殖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

(1)根据史料一回答,美洲新物种外传到欧洲,给欧洲饮食带来哪些变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末美洲作物的引进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闵家楠、曹小曙《国际人口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二   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移民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亿增加1.91亿,其中包括难民。2005年,全世界共有1.91亿移民,其中1.15亿在发达国家,7500万在发展中国家。移民总人数的增长率也一直在上升,从199019951.4%增加到200020041.9%。1990年至2005年期间,发达国家的移民人数增加了3300万,发展中国家的增加数刚刚达到300万。因此,2005年,所有国际移民中有61%的人居住在发达国家。

——冉小毅《中国大陆的人口国际迁移》


(1)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国际人口迁移怎样的方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地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你能看出国际人口迁移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的原因。
2022-05-05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