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花病毒是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入美洲的。私人船主、船员通过贸易站频繁与土著接触,把天花传播到印第安人当中。携带病毒的传教士在印第安村落之间来回奔波,成为引入和传播天花的导火线。人们感染天花病毒后,病毒在携带者体内存在一周或更长时间。1520年,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带领军队在攻克特诺奇提特兰时,天花感染当地印第安人并大规模流行。1588年,天花波及整个南美大陆。天花登陆美洲造成印第安人口急剧减少,殖民者重新考虑种植园和矿井的劳动力来源。天花不仅击溃了印第安人的抵抗力,也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印第安人不再相信神的庇护,转而信仰“欧洲上帝”。天花大流行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少数幸存者也无法保存印第安人传统文化,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被“植根”在美洲大陆,有些地区出现了西班牙语和土著语并存的现象。为了减少天花大流行造成的损失,西班牙国王赦令医师领导皇家慈善疫苗远征活动,进行过6万多次的疫苗接种,对控制天花在美洲的流行意义重大。

——摘编自刘去非《16—17世纪西葡殖民时期美洲天花大流行的特点及其影响》

(1)据材料概括天花在美洲传播的途径及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在美洲传播带来的影响。
2 . 1575年,哥伦比亚的考卡山谷开始种稻。17世纪初,巴拿马每年向秘鲁运去数量不少的稻米。之后,委内瑞拉及巴西也开始种稻,供当地食用。美洲水稻的种植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B.中美间的朝贡贸易
C.黑奴三角贸易D.美洲农业科技进步
2023-01-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达标考试历史试题
3 . 15世纪末开始的“哥伦布大交换”,将来自旧大陆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在美洲进行了大量繁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牲畜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不少部落成为游牧族群。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A.改变了新大陆的生产方式B.确立起欧洲对世界的主导
C.促使各地的物种日益趋同D.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
4 . 为了探究新航路开辟后高产农作物在中国的传播,某同学收集了如下四则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闽书》记载:麦,有大麦,有小麦,有荞麦(秆红花白,实三棱而黑,秋花冬实),有纊麦(类麦而壳稍异,福州日米麦,泉州日蔚麦,兴化日積麦,福宁州日玉麦,惟擴为古名)。

——摘自郑伟等《玉米在四川的传播及对四川饮食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明万历四年(1576)《云南通志》载:在姚安府、蒙化府、永昌府、鹤庆府、北胜州.、顺宁府条下均有“玉麦”的记载。

——摘自刘超建等《由外而内:回疆玉米种植问题的再探讨》

材料三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平凉府志》载:“番麦,一名西天麦,苗叶如蜀袜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

——摘自刘超建等《由外而内:回疆玉米种植问题的再探讨》

材料四   一自珠崖到海滨,蔓山遍野总相因。托根得地能繁衍,结实随时任屈伸。甘比水芝堪佐酒,功逾山药可疗贫。南邦处处传佳种,荒歉常供世上人。

——清朝黄名香《咏金薯》

(备注:材料中的玉麦、番麦学者大都认为是玉米的代称,金薯是指红薯;万历,1573-1620在.

位;平凉位于今天甘肃省平凉市。)


(1)根据上述材料,推测玉米传入中国的可能性路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外,研究明清高产农作物的传播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2-12-2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 咖啡树原产埃塞俄比亚,咖啡饮料大概在1400年左右在也门的摩卡市发展出来。1500年时,这种饮料在阿拉伯半岛已到处可见。咖啡馆诞生于中东。……巴黎的普蔻咖啡馆是文艺界人士的交流中心,伏尔泰之类人士就在这里讥刺贵族的可笑可恶。”这体现了(     
①咖啡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到世界
②伏尔泰推动了法国民族意识觉醒
③欧洲已成为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
④咖啡馆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有学者指出,伴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来的征服战争及殖民统治,拉美土著人口濒于灭种,并引发了流向拉美地区的国际人口迁移浪潮。这一迁移潮流(     
A.推动了不同种族的交融B.阻碍了美洲的社会进步
C.削弱了欧洲文化的影响D.源于欧洲工业革命要求
7 . 某学习小组以“走向整体的世界”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做了如下设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走向整体的世界


材料二   15751815年,每年驶往马尼拉的中国帆船通常在20~60艘。据估计,15651820年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的白银约4亿比索,绝大部分流入了中国。随着贸易的发展,阿卡普尔科由一个偏僻小镇一跃而成为墨西哥著名港口。福建漳州的月港是丝银贸易的重要口岸,很快由一个小渔港发展成沿海商业城市。


——整理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


(1)将材料一中的知识体系补充完整。
(2)对材料二中的“马尼拉帆船贸易”进行评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学、遗传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表明,玉米起源于美洲墨西哥、秘鲁和智利沿安第斯山麓的狭长地带,玉米是从大刍草直接演化而来的,人类驯化栽培玉米至少已有七千年的历史。149211月,哥伦布及其伙伴在西印度群岛发现一种新奇的谷物——玉米,在1494年的第二次航海归来时将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了西班牙国王,随着16世纪世界性航线的开辟,玉米沿着新航线开始了它的环球旅行。据科学家的研究报告,玉米传播到世界各地后,在不同环境下产生了变异百出、丰富多彩的类型。

材料二   玉米在欧洲各国文献上首次出现的时间,不能代表玉米最早引进和栽培的时间。因为当时欧洲人主要以小麦和豆类以及稍后引进的马铃薯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并不重要。直至18世纪以后,由于接连不断地发生饥荒,玉米才在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在人类的帮助下,经历了400多年的环球旅行之后,终于在世界适宜生长的地区安家落户,发展成为重要的栽培作物。现在,玉米已跃升为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谷物粮食作物。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冬屏亚《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的洲际传播轨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玉米传播产生的影响。
10 . 在美洲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3种外来植物,但1个世纪后,就有了91种外来植物,其中欧洲植物占了当地总植被的一半。1877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带,有153种不同的欧洲植物,50年后,潘帕斯草原上只有1/4的植物是原生植物。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美洲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改变D.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