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输往荷兰的中国瓷器多在景德镇烧制。万历年间,景德镇上各制瓷作坊的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在元代瓷业生产的基础上,景德镇瓷窑发展了青花瓷,尤其是康熙末年创烧成功的粉彩瓷,使得中国的外销瓷一变传统纯净的青花瓷而为绚丽多彩的粉彩。为了使中国瓷器能在荷兰及欧洲畅销,荷兰东印度公司会主动提供瓷器木模交给中国工匠仿制。由于外销荷兰的瓷器数量大,其品种、造型、装饰均与传统的中国瓷器不同,以景德镇为主的中国瓷器制造业便在瓷器的烧制、绘画、上彩等工序上大胆地进行探索和改进,使外销瓷的生产体系很快在中国建立。随着中荷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作为日用器皿,进入千家万户,同时也把中国的山川城池、风土人情等逼真形象广为传播。

材料二   16世纪末,荷兰船队进入亚洲水域。他们两次劫持葡萄牙大帆船,将船上所载瓷器运回阿姆斯特丹拍卖。1604年以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经营华瓷进口贸易。他们主要使用白银从往来于东南亚的中国商人那里购买瓷器,1608年,东印度公司通过中国商人就定购了108000件瓷器。荷兰东印度公司订购的瓷器不但种类激增,纹饰也更趋多样化。荷兰运往广州的样品装饰图案中既有西方流行“耶稣受难图”、海神、欧洲时尚人物等,也有中国主题的图饰。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大多是茶具等日用瓷器,所以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1764年,荷兰也建厂烧制硬质瓷器。

——以上均摘编自钱江《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国与荷兰的瓷器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经营中国瓷器贸易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简析瓷器贸易在中荷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