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中世纪,“胡椒袋”是欧洲有钱人的外号,胡椒面在称重时要关紧犬门,以免被过堂风吹跑。但是到了16、17世纪,胡椒却成为欧洲市场上的大众化商品。这种变化(     
A.反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B.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
C.受到外来物种引进的影响D.得益于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13日,在吕宋岛的马尼拉,河北岸的信奉基督教的华人居住区,现在已经开始抵达这里。

1688年的世界上,正是这些帆船构成了把各地区联系起来的纽带。西班牙的大型帆船(alleon)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从经济上看,另一个是华人们的门类齐全的制造业的商业企业。无论是哪一年,都会有一两艘西班牙大帆船,把“新世界”出产的白银运到马尼拉,以购买中国丝绸、中国和印度的棉织品,“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浮出了水面。

——摘编自约翰威尔斯《1688年的全球史》

材料二   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货币共计4亿比索,其中1/2中国工业的发展,就其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来说

——摘编自全汉升《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汇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是一部“世界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工业“显然曾经有过一页光荣的历史”这句话的认识。
2023-10-2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与中国并未形成技术代差;中国也始终嵌入了当时的全球贸易体系中,是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吸收大量西班牙从南美运来的白银,并不断向西方供给当时的高附加值商品。这表明在全球化刚开始时期(     
A.中国是世界的生产制造中心B.全球贸易体系的中心在亚太
C.西葡荷的制度技术并未领先D.中国成功引领了世界整体化
2023-07-02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

——《明会典》

材料二   下图迪奥戈·里贝罗1529年完成的大幅世界地图,属于西班牙官方世界地图,是当时对已知世界的地理描述最为精确的地图。地图在两个位置上画上了具有争议的香料群岛,也被称摩鹿加群岛——位于右侧(东方)和左侧(西方)边缘,但我们只能在西边的那个岛上看到西班牙国王的旗帜。这幅地图原本是要强调科学的精准,但也要包含政治信息:根据地图的描绘,摩鹿加群岛属于世界的西半部分,也就是西班牙所统治的那一边。

迪奥戈·里贝罗世界地图(局部),绘制于1529年,现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

材料三   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塑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分别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对研究“胡椒贸易发展史”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血泪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09年发表了《海上自由论》。该书中抨击了葡萄牙对东印度洋群岛航线和贸易的垄断。他认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格劳秀斯所倡导的海上自由旨在(     
A.打破葡萄牙的贸易垄断B.与葡萄牙争夺海上殖民霸权
C.维护海上贸易的平衡性D.适应荷兰商业资本的发展
2022-08-14更新 | 263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2022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航钱开通后,仅20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A.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直接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表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出现了飞跃D.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创造条件
2022-07-10更新 | 847次组卷 | 58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三下】【高中历史】【SX00171】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71年,西班牙占领马尼拉后开辟了一条通过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获取美洲白银的新航线,中国商人很快抓住了这个机遇。1575年,超过12艘中国帆船在马尼拉靠岸;到1584年,每年有2530艘中国帆船抵达马尼拉。亚当·斯密说道:“(在中国和印度)几乎没有任何商品能带来更好的价格,或与它在欧洲所耗费的劳动力和商品的数量成比例,它将(在亚洲)购买到更多的劳动力和商品。”因为贸易对亚洲和欧洲商人都有利可图,“新大陆的白银成为两个遥远地方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通过它很大程度上将那些遥远的世界各地彼此相连”。因此,将白银运往中国的套利润是建立第一个真正的全球贸易体系的主要动力。

——摘编自【美】万志英《1619世纪拉美白银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变迁》

材料二   银两是清朝货币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清朝已形成了大额交易用银,小额用钱,国家税收、支出用银,而小民日用以钱的货币流通局面。在实际生活中,各个地方及不同时期,则有较大差别。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铸造的制钱,用于兵饷及各种工程支出。地方铸局铸造的制钱也用于当地的兵饷及政府支出,制钱铸造后的第一次使用多由政府来完成。有些地方大额交易时也使用制钱,如江苏常州府无锡、金匮县邑中市易,银钱并用,而昔则用银多于用钱,今则有钱无银矣。康熙中,自两以上率不用钱,虽至分厘之细,犹银与钱并用……近代后,银渐少,钱渐多,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至今日率皆用钱,虽交易至十、百两以上,率有钱无银。福建建瓯地区卖田契计价也“多用钱文”。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白银流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代中国的“银贵钱贱”现象。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马尼拉帆船贸易是指1565至1815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航运贸易。这一时期,太平洋东西两岸的社会经济嬗变为中国和拉美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最终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了一个贸易循环体系,先通过中国商船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工艺品等货物运往马尼拉,然后由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把货物运销到阿卡普尔科港。大帆船在归程时装载美洲的白银回到马尼拉,西班牙人用这些白银采购中国商品,由此建立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转口贸易,1553年后澳门也成为另一个中转港。十九世纪初,墨西哥爆发了独立战争,阿卡普尔科港被焚毁。1813年西班牙宣布终止马尼拉帆船贸易,1815年"麦哲伦号"从墨西哥驶回马尼拉标志着贸易的结束。

——整理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尼拉帆船贸易"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1848年)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促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经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马克思(1857).说:“资....要力求摧毁交往及交换得以进行的地方限制,争夺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从经济.上把本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机会”,“控制经济信 息的,受过高度训练的工作人员能得到王公俸禄般的薪水;特别是贫穷国家成千上万的工人有机会过上体面的生活”。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财富的两极化,生产过剩,最后把世界各国都卷进经济危机中去。具有全球观念的少数精英人物和坚持民族主义的广大民众之间将出现冲突。

——摘编 自张谊浩陈柳钦《当代西才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吨或10000吨。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表明当时中国
A.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B.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C.传统手工业具有优势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