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启蒙运动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士气。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及1787年宪法、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启蒙运动都留下了痕迹。新文化运动甚至被称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成为人们争取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英]罗伊·波特《启蒙运动》

材料三   “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19世纪50年代,出现“资本主义”;这个词。“马克思主义”;这个词还要更晚一些,虽然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于并且也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期。

——摘编自[美]R·R.帕尔默《近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经济、阶级、科技等方面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具体史实说明“启蒙运动都留下了痕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呈现的特征,并运用唯物史观解释“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于并且也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期”。
2024-05-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辉煌的文学形式是戏剧。它原先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早期其情节很短,演员是业余的。至16世纪下半叶,戏剧迅速发展,演出场地也从教堂搬到剧场,并出现了职业演员。此后,剧场成为伦敦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剧院吸引着国内外的观众,历史剧和爱情剧取代圣经故事,成为主要题材。在当时戏剧首先属于商业行为,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其次才是一种艺术形式,剧作家的初衷只是取悦于观众。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清朝实行“湖广填四川”时,高腔、皮黄、梆子等戏曲声腔也随之入川。当时四川“大约西人用秦腔,南人用昆腔,楚人土著多曳(弋)声曰高腔”。但随着移民后代的原籍意识逐渐消融,形成一个以高腔为主、五腔并存的大剧种——川剧。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川剧各戏班、剧团要求艺术革新的民主思想日益浓厚,兴起了以穿戴时装、演时事为特点的川剧时装新戏。抗战爆发后,川剧界编演了《枪毙韩复榘》等大量直接反映抗战事迹的时装新戏。自20世纪初到40年代,川剧舞台上总计演出过400多个时装新戏剧目,有力推动了川剧的变革。

21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倡导和资金支持下,川剧院团本着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川剧艺术的目的,免费将优秀剧目送到校园演出,教授中小学生学习川剧表演、打击乐。不少学生看完戏后,对川剧产生了兴趣,感叹传统川剧的博大精深。各院团还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川剧进社区活动,以名家名段演出惠民,满足了社区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了社区居民共创和谐社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根据杜建华《川剧史话》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以及在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2024-04-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并且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值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部分财富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并说明中古西欧“不黑暗”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新的经济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对欧洲转型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及其兴起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位启蒙思想家并简述其思想主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两场运动的共同影响。
2024-05-29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5 .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材料一   “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双翼(五代后周官员)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高丽史》

材料二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延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三   有人以为列宁主义中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以为列宁主义的出发点是关于农民及其作用和比重的问题。这是完全不对的。列宁主义中的基本问题,列宁主义的出发点,并不是农民问题,而是无产阶级专政、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等问题。农民问题,即无产阶级在为政权而斗争中的同盟者问题,是一个派生的问题。

——摘自《论列宁主义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朝鲜高丽王朝进行制度革新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借古喻今”的含义,以及人们请出古代幽灵“为自己壮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列宁对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贡献。并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简述斯大林执政时期对农业的措施及其影响。
2024-05-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时期,当政者热衷于建造各种大型娱乐设施,如座位达25.5万个的大型竞技场、可供1600人同时洗浴的浴池等;为获得民众的支持,当政者还会举办各种与农事活动相关联的节日和赛会,如农神节、牧神节、平民赛会、谷神赛会、酒神赛会等。公元3世纪中叶时,罗马城每年有177天在举办各种赛会。罗马娱乐活动最受欢迎的是竞技性活动,主要有角斗士间的角斗及角斗士与猛兽的搏斗。罗马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但在战争与掠夺中走上了殖民化的帝国之路,并形成了以公民为主体的寄生性城市文明。

——摘编自马新、陈树淑《汉朝与罗马娱乐生活之比较兼论汉朝与罗马文明基因之差异》

材料二   16世纪之前,英国戏剧的基本类型为宗教剧,旨在表现上帝的“全知全能”。

而到了16世纪,乡绅、商人等中间阶层兴起,手工艺人、仆人等一般平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很多,许多平民还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除了财富的增长与分布,还有长期的和平,外国文学和外出旅行的增多。以上原因使观众对戏剧提出了新要求,全新的人文主义戏剧应运而生。新剧中既有反映新兴阶层的人们追求财富的《马尔他岛的犹太人》,也有反对蒙昧、提倡理性的《浮士德》。人文主义戏剧的集大成者无疑是莎士比亚。到了16世纪,英国体育活动的内容更加复杂,形式更加多样,且大众参与度更高了。除了中世纪流行的骑马、游泳等运动外,还出现了足球、手球、网球、保龄球、曲棍球等新兴运动项目,除了斗鸡,各地还流行斗狗、斗熊等娱乐活动,更多民众学习和跟风王室贵族项目——架鹰打猎、阅读英文翻译的《圣经》,感受新兴英国的繁荣。

——摘编自沈迪《16世纪英国的文娱活动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娱乐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6世纪娱乐生活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娱乐活动的共性因素。
2024-05-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4世纪到16世纪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冲击封建贵族统治的两大革命。革命之一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而后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全欧洲。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学艺术的复兴,而且是思想和科学的复兴。

——摘编自孟节省、林雪原编著《西方文化漫谈》

材料二 18世纪的启蒙精神,来自17世纪的科学和思想革命。人们常常描述说,进步思想是现代或自17世纪末叶以来欧洲文明的支配思想或特有思想。然而进步思想却是在1700年以后才日益变得明晰。有文化教养的人也不见得相信迷信,一切超自然的观念对许多欧洲人来说,日渐淡薄。“现代”人不仅不再害怕鬼怪,他们也不再害怕上帝。“哲人”意指哲学家,而“富有哲理”在18世纪的意思是说,以批判和寻根问底的精神去探讨一切课题。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欧洲进步思想的核心内容及产生的原因。
2024-05-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马克思上中学时,启蒙运动的精神已在学校传播。校长是他的历史老师,也是他家庭的朋友,被称为“康德哲学专家”。毕业时,马克思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要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马克思认为,康德哲学乃是与法国革命相呼应的思想革命。在康德的哲学世界中,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则。面对时代的转形移步与思想的起承转合,马克思借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

——摘编自【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等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经济、阶级、科技等方面原因。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康德的思想观点,归纳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关系。请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矢志不渝的思想准则。
2024-04-16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桃源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路德认为人的灵魂的的就是靠个人的虔诚信仰,而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作为判断,取得信仰,直接和上帝相通。路德强调指出,在信仰问题上,教皇和教会无权强迫别人接受其观点,人们完全能够独立地、自由地决定自己对圣经和宗教的信仰。

——杨毓初《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运动》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借古喻今”概括文艺复兴的实质,并分析“借古喻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并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3)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新的历史条件”。
2024-05-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港第五中学等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摘编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为构建未来的“正义”“平等”的理性王国,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这些重大转折的共同影响。
2024-05-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