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流行“袴褶服”,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从此中华民族上衣下裤的服饰形制普遍推广开来。北魏建立政权后十分重视服饰礼仪的作用,从拓跋珪到孝文帝,逐渐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改穿农耕汉服。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服饰在民族杂处和商旅往来中汇聚,各种文化传播也为这一时期服饰文化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当时“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袴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的现象。这些服饰元素,成为唐代及后世中华集体记忆可视性符号之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江冰《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论略》

材料二   在近代,女式服装的西化比男式早。在鸦片战争前后“上海女界喜效夷装,衣必袒购露臂,裤必长不及膝,袜必长统,履必高底,其形式介于华夷之间。在染欧化之沪人视之固觉时髦然使骤入守旧派目中,其不诧为妖孽也希”。这些追赶新潮的上海女性成了领导近代中国女性时装潮流的先行者。追求新奇的潮流同样反映在男装方面。洋泾浜一隅,五方杂处,服色随时更易,商绅及其子弟、一般市民,乃至仆隶佣人中都不乏追踪时尚者。戴墨镜、口衔洋烟,无论晴雨都带把洋伞,成为官商士庶的特定时装,一时相习成风,恬不为怪。

——张敏《试论晚清上海服饰风尚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近代欧洲服装根据不同的特征分为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曾以夸张而膨胀的外观来表现人性的复苏;巴洛克时期的服装进一步突出感官效果,将服装引入现实的自由生活;至洛可可时期,以女性为中心,袒胸与夸张的撑裙证明了现世的享乐主义的泛滥。服饰流行的中心不再局限于以意大利为中心,呈现西班牙风、德意志风、法国风、波兰风等,地区风格之间时兴时衰。工业革命后,服饰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各个阶层由于自身需要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

——摘编自徐思民《西方服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服饰变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欧洲服饰演变的趋势。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化发展的认识。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一带兴起,16世纪左右扩展到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内容也延伸到机械、数学等文艺之外的领域,还与宗教改革运动相互影响。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之间文化联系加强
B.新型经济成分不断发展
C.政治变革成为主流思潮
D.文化繁荣促进思想解放
2024-03-24更新 | 171次组卷 | 9卷引用: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世纪,意大利很多城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摒弃了对《圣经》的研读,新开设了读写、算术、逻辑学、哲学以及体育等课程。另外,为了适应城市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有些地方还开设了商科等课程。这表明当时意大利(     
A.思想解放促进教育变革B.教育开始呈现世俗化的趋势
C.教育已摆脱宗教的束缚D.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2024-04-12更新 | 31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神,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个人私欲膨胀和泛滥的趋势B.统治者强化世俗王权的愿望
C.反对基督教神学统治的要求D.肯定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2023-06-28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中世纪,欧洲人只是使用已有的艺术或现实世界中的符号语言;从14世纪开始,亚平宁半岛成为了有史以来人类最大型的“符号制造厂”,人们不仅具备了发明语言符号的能力,而且还努力将新发明的语言符号应用到新事物和新世界的创造与改善中。这一变化(     
A.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理性主义的萌发
C.推动了近代人权意识的觉醒D.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一时期,欧洲建筑的主题由宗教走向人生,由寺院转变为宫室,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构图中的主题。这一变化发生于(     
A.亚历山大帝国时期B.启蒙运动时期C.文艺复兴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2023-11-01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西欧的文学作品主要由拉丁文写成,文学的国别属性不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流派是教会文学,包括圣经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等,主要宣扬基督教教义,鼓吹原罪观念和禁欲主义。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学发展起来,包括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等。英雄史诗主要表现主人公忠君爱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精神;骑士文学主要揩写骑士的行侠冒险经历及与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市民文学往往以讽刺的手法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抨击封建贵族和僧侣的贪婪残暴。

——摘编自[英]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虽然文艺复兴源自意大利,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各国文学家纷纷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创作。此时的文学家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缥缈的神话,“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认为“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宣称“人类是天生平等的”“善恶的差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023-07-24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中外历史纲要下
8 . 【中古时期西欧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   中古时期西欧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   

阶段史实
初期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会的支持下当上了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为了酬谢教会,丕平两次向与教皇为敌的伦巴德人开战,占领了意大利的中部地区,并把中部地区,连同罗马城一起献给了教皇
中期961年教皇约翰十二世依赖德国皇帝奥托一世,打败了与教皇为敌的罗马贵族,次年为奥托一世举行加冕典礼,尊称为罗马帝国皇帝。1122年,罗马教皇与德国皇帝签订了沃姆斯协定,皇帝承认教会对主教选举和任命的自由;在任命主教时,世俗君主赐给主教以权力,作为世俗权力的象征
后期教皇英诺森三世上台后,发表了《宇宙的创造者》,声称:宇宙的创造者设立了两大尊位;较大的那个主管灵魂,较次的那个主管内体。君王的权力从教皇的权力而取得威望。1309年,腓力四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的阿维农城,史称“阿维农之囚”,使教皇成为法国国王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孙慧《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

材料二   中古时期西欧部分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020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随后,城市逐渐兴起
1088号称“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罗马法律
1167英国牛津大学正式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15英国贵族和骑士代表迫使国王约翰签署了限制王权的《自由大宪章》
1296曾就读于博洛尼亚大学的但丁,成为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2法王腓力四世召开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宣布教皇无权干涉法国内政
1305法王腓力四世强行拥立法籍教皇克雷芒五世,并将教廷迁至法国控制的阿维农
1348曾就读于法国蒙特波利大学的彼特拉克,因思念死于黑死病的劳拉始撰《歌集》
1497卡伯特受英国国王亨利七世的派遣和支持,航行至北美的加拿大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1—15世纪西欧社会出现的新现象。
2023-07-13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城市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相较于中世纪城市有很大的扩张。建筑和城市建设上大多仿照古希腊、古罗马的风格,即便在建筑构件上,也创造性地应用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要素。在以前基督教神权统治时期,西欧城市空间要素中最突出的主体元素是教会和封建王宫的宫殿,即使有市政厅也不是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而文艺复兴之后,富商大贾的府邸、供市民讨论决议的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开始逐步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城市里各种满足世俗生活、学习等需求的场所如图书馆、市民广场等也越来越多起来。同时,城市选址、设计上还受到地理学、透视学等影响。

——摘自彭敬仪《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与广场建设》

(1)阅读材料,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相较于中世纪城市发生的变化。
(2)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变化体现的时代特征。
2023-07-15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世界史
10 . 【大学与时代】

材料一   中古后期,西欧大学主要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受救皇控制,50%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其教学与研究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辅之以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科。14—16世纪,国家或民族教会创办的大学迅速增加,许多城市也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等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大学,其分布范围向整个欧洲扩展,希腊语、修辞学和文学等“博雅课程”被认为能“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而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易红郡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政府新创办了各类国立农学院、高等商学院及多科性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学,主要训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拿破仑还授予巴黎多科工艺学校“为了祖国的科学与荣誉”的旗帜。此外,企业家也创立或资助了一批大学,如欧文斯创办的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剑桥、巴黎等传统大学在古典学科与神学之外,加强了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研究。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研究设施。此外,大多数大学中兴起了诸如德意志“青年协会”式的学生组织,号召“民族团结”“为祖国服务”,反对犹太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摘编自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16世纪西欧大学新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