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学者与艺术家以崭新的活力,力图恢复正统的古代遗存,即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艺术成就,以促进正统的古代文明重生。那时,学者们对先前几千年所包含的几乎每个世纪都进行了研究。16世纪上半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灵感激发了文学、艺术和知识的变革。这场变革从意大利兴起,迅速传播欧洲,形成传统上所说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整个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对基督教文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激起欧洲人对更大世界的兴趣。

材料二   在中国,1644年从明到清的朝代更迭刺激了儒学的复兴。王夫之赞美11世纪儒家的价值观,并梦想在人间恢复“天道”。顾炎武疏远新王朝,转向儒学的生活理念。他像任何一位欧洲坚定的文艺复兴大师一样,致力于寻找古代遗存,他和他的学者同仁有意识地保护那时的古代遗存,以防它们被侵蚀、损坏和遗忘。这场中国的儒学复兴本质上类似于欧洲的文艺复兴,但却没能发挥同样作用。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儒学复兴“没能发挥同样作用”的原因。
2 . 人类同“疫情”的抗争从未停止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死病(亦称鼠疫)在欧洲大流行期是1347年至1351年,但仅仅这五个年头就导致约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3或至1/2,很多镇甚至是全员灭绝。触目惊心的死亡景象让幸存者开始庆幸劫后余生,重新思考生存的意义,特别是城市里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对灵魂得救的全神贯注,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

——摘编自彼得·勃鲁董尔《死神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黑死病”带来的社会危害,并指出此“疫情”催生了欧洲哪一思想运动。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对天花的免疫力较强,死于天花的人很少。而当他们踏上美洲后,天花迅即在当地的印第安人中传播……1521年,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在当地印第安人顽强抵抗之后,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在被包围的阿兹特克首都中,天花使得人口从原来的30万锐减到15万,活着的人也大多染病,最终被殖民军攻陷。上百座桥梁连接起来的宏伟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被夷为平地。在血与火的浩劫之上建立了墨西哥城……如果不是天花,再多的马匹和枪炮也不可能让只有900人的西班牙殖民军征服墨西哥。

——摘编自李建中《世纪大疫情》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天花”传至美洲的世界历史上两件大事。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天花”在美洲流行造成的影响。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摘自习近平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内容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思想理念?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青少年应该付诸怎样的行动?
2023-09-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薄伽丘在《十日谈》里揭露教会的罪恶以及教徒们的虚伪,实际上批判的是宗教对人性 的迫害。但丁的《神曲》,用诗歌的形式来抨击教会的黑暗统治,揭露了基督教教义中的禁欲主义的罪恶。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的人物息息相关,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形式以小说和戏剧为主,这主要缘于小说和戏剧这两种文学样式的故事表现能力比较强,便于通过较长的篇幅来表达较为广阔的生活图面,便于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对于资产阶级进行思想宣传有很大的帮助。相对来说,诗歌和散文都是便于抒情的,但其表达内容有限,不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摘编自程颜、张海洋《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特点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并指出其史料价值。
2023-09-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天宝年间,唐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由俭趋奢。“居重位、秉大权者,优杂居肆于公吏之间,曾无愧耻。公私相效,渐以成俗,由是物务多废。”当时人情多以放荡为快,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到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商人为了迎合大众需求,“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品茶啜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入寻常百姓家。茶叶、花卉、酒等成为风靡城乡的消费热点,“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度桥来浦里……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一些官员和商人为满足自己奢侈消费的需求,猎取法外收入、牟取暴利,最终受苦的还是广大平民。

——摘编自张雁南《唐代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关系探析》

材料二   伴随着城市市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新贸易航路的开辟,追逐奢侈的消费风潮从贵族特权阶层逐步传递至城市富裕的商人阶层,乃至普通手工业者。世俗统治者往往将节日庆典和宴会活动视为展示统治能力以及城市实力和形象的舞台。威尼斯流行的一首件名诗歌记载了这样一个人:一位名叫尼科的平民,非常讲究穿着打扮,虽然只是一名造船厂里给船甲板填缝隙的工人,但也向人炫耀曾身着天鹅绒披风,腰间斜挎一把银质匕首,戴着各式戒指,在装饰豪华的家中享受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意大利地区48座城市共计颁布了391份涉及限制服饰、宴饮等奢侈行为的法令法规。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中后期奢化消费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中后期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奢侈消费的共同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颁布众多禁奢令的看法。
2023-08-29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直接继承了古罗马的文明。在14~15世纪,在佛罗伦萨、西恩那、比萨等地的毛纺织业、呢绒业和威尼斯的造船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是商人和作坊主组成的政府,这为文化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比较自由的环境。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对文艺复兴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等

材料二   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因欲敛钱于德国人以备继续圣彼得礼拜堂之建筑,乃大发赎罪券于已死及未死之人。教皇之代表……因急于筹款,故极言赎罪券有种种功效,言之过当,适足岂有思想者之怀疑……路德之榜其论文,初无攻击教会之意,更不料其足以惊动世人之耳目。其论文用拉丁文所著,只备当时学者之研究。不意当时之人无论贵贱智愚,莫不急欲讨论赎罪券之性质之究竟为何。故路德之论文不久即译成德国文,遍传于全国。

——摘编自何炳松《欧洲全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德意志宗教改革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的扩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包含着诸多新因素的生成和旧制度的消亡,整个历程包含了均田制的瓦解、不抑兼并政策的出台、官田私田化政策的推行以及土地买卖合法化等多个环节。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化,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也迅速瓦解,兵役制度由征兵制逐渐转向募兵制。唐宋之际门阀世族土地所有制彻底瓦解导致部曲奴婢劳动制解体、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大量改变,致使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政治权力全归天子所有,天子地位得到巩固,可以随意支配官员。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入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材料二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中国热”出现的最初媒介是传教士们带回来的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书信等。这一时期各种关于中国的资料风行于欧洲各国,其数量之巨、受欢迎程度之深,在欧洲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经传教士传到欧洲后,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中国热”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欧洲近代转型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于绍玲《从“中国热”看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近代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表现,并分析推动唐宋社会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历史背景。
(3)运用唯物史观,分别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2022-11-24更新 | 38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百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意大利思想家、艺术家试图推动古代文化复兴。开始时他们仅努力效仿最优秀的罗马作家的拉丁文体,之后学者们又竭力仿效古希腊作家。艺术家们长途跋涉到罗马,在其笔记本上画满了古代遗迹、雕塑和大奖章的草图。富有的收藏家则收藏了许多古代哲学手稿并建立图书馆安放它们,这些收藏家们购买每一件自己能找到的古代雕塑作品。赞助人则要求艺术家创新作品,希望艺术家既要仿效古人风格,也要表现出对展现自然状态的关注。

——摘编自【美】布赖恩·莱瓦克《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

材料二   整个16世纪西欧几乎被宗教革命(即宗教改革)的浪潮所占据。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是先后交错的两篇“文章”;在这以后,西欧社会的面目的确改变了。文艺复兴是人性与理性的解放,宗教革命的冲击力则在于对社会性的愚昧发起了攻击。欧洲人几乎没有不是基督教徒的,所以席卷欧洲的宗教大分裂就涉及每一个人,要他们做出选择。……宗教分裂导致到处发生激烈冲突、流血事件、教派迫害。……从它的社会意义讲,它以极大的震撼力松动了思想束缚,教廷神权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被打破。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互补性的表现及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皇热衷于艺术保护,喜用壮丽的教堂及美轮美奂的宫殿来装点罗马城。②许多富有才华的人文主义艺术家得到教皇与教会的赏识,并得到教会的资助与雇用。③米开朗基罗曾受雇于罗马教廷,并完成罗马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和《末日的审判》。④拉斐尔应教皇朱利叶斯二世的邀请,历时十年在梵蒂岗宫从事总名为《教廷成立及其巩固》的以教会史为题材的宏伟壁画创作。⑤与天主教相对暧昧的利益关系,削弱了他们作品中的对抗性,使人文主义在表面上与基督教精神相对和谐。

一一摘编自刘显龙《西方文化史概论》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
(2)指出材料一中哪些属于历史史实,哪些属于历史解释。
(3)绘画承载着重要的历史记忆。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两幅名画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加以解释。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私立书院一般由名儒乡士在其故乡所创立,所用教材以五经为主,旁及史学诗文。书院最重视做人的教育,一般以经师而兼人师,以言教而兼身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书院虽与朝廷发生关系,但不受其支配,讲习比较自由宋代私立书院的典型代表是白鹿洞书院,宋孝宗淳熙六年,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奏请朝廷赐予“白鹿洞书院”敕额和监本《九经》,并亲自到书院讲学,还手定《白鹿洞学规》白鹿洞书院复兴之后,私立书院逐渐遍于州郡。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   为了反对中世纪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首先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等重要城市创办了宫廷学园,这种学园大多由王公贵族和地方统治者支持。在这些学园中,最有名的是维多利诺于1423年创办的“快乐之家”。在这里,学习内容丰富,其目的是使学生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以发展,为社会造就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维多利诺特别主张要学好古希腊罗马的著作,认为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文学、哲学等知识,可以使学生们获得自由思想,有益于开发智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全面地发展。另外,世俗政府为了满足公民学习民族语言、读写算知识和实用知识的需要,还开办了许多初等学校。

——摘编自冯英《教育的解放——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私立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育发展的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宋代私立书院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育的共同影响。
2021-12-13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江苏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