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因素发生最早的地区,其北部和沿海的一些城市当时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和较为发达的商业贸易。新的经济活动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个人才智的弘扬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和生活的态度。财富的普遍增长为当时更多的人们按自己的意志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   宗教改革后,新教非常重视兴办学校,用新的方法教育学生。如路德主张设立公费学校,强制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不但学习宗教,还要学习文化。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打破以宗教经典为主的拉丁学校传统,引进自然科学和其他学科,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对提高人的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马敏《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宗教改革》

材料三   狄德罗认为,在自然界里,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人们通过契约组成国家,把裁决是非、惩处犯罪等权力交给国家,以保障财产权等自然权利。

——摘编自唐喜平《启蒙运动的发生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对当时教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狄德罗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对中世纪盛期文化,特别是教士们的经院文化的反动,文艺复兴无疑是一场具有革新性的“新文化运动”,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这场新文化运动14世纪从意大利发端,随后传播到欧洲大部分地区,一直到17世纪早期才逐渐解体。文艺复兴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且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展开。

——摘编自刘耀春《雅各布.布克哈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

材料二   16世纪,贪婪无度的罗马教会使用出售赎罪券这种敛财手段达到极致,引起广大民众极大的反感。1517年10月,德国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从基督教教义的角度激烈地抨击出售赎罪券这一做法,由此开始了席卷整个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区分的神圣与现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
2023-04-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意大利的文化运动,其基本宗旨就是要复兴和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由此产生了一种热衷于荷马史诗、西塞罗文风和古典艺术风格的学术潮流,即后世所称的“人文主义”。事实上,“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罗马的异教文化充满了兴趣,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古典学术的研究,重现一种不同于沉闷压抑的中世纪文化的明朗欢愉的生活场景。这种主张“回到本源”的信而好古的研究风气,不仅使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把眼光从虚无漂渺的天国转向了感性快乐的现实世界,而且也在庚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如圣经和早期教父著作)的热潮。这股释经热潮在北部欧洲的学者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编自赵林《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   如果说文艺复兴主要是拉丁文化圈的一场格调高雅的精英运动,它的特点是要让基督教的神圣理想去迎合罗马教会和世俗社会的感性现实,那么宗教改革无疑是日耳曼文化圈的一场朴素无华的平民运动,它的特点则是要用基督教的圣洁理想来批判罗马教会的卑污现实。从15-16世纪的时代背景来看,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了一种新潮趋向,开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时尚;宗教改革运动却是出于明显的保守动机,主张用早期教会的纯正信仰和圣洁道德来抵制当下的各种新潮事物。然而从长远的历史效果来看,文艺复兴运动虽然倡导了人性解放,繁荣了文学艺术,营造了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性辉煌,却并没有改变欧洲社会的基本格局;而宗教改革运动尽管在主观动机上非常保守,但是它所造成的客观效果却深远巨大,不仅促成了日耳曼语世界的异军突起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且推动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宪政民主的发展进程,酿成了近代欧洲社会翻天覆地的历史大变局。

——摘编自赵林《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