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建筑与人文密相连,中西方建筑截然不同布局的方式呼应着东西方不同的思想文化观念,对比其差异有如下分析: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布局关系,无论是普通住宅还是深宫大院,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这种关系不是自发的,是依据着某种简洁的规律设计而成。②欧洲人的建筑布局一般都是围绕着最主要的公共建筑延展开来.比如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广场宫殿,这些建筑都是西方在各个时期最主要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大斗兽场作为公共建筑展示了古罗马是公民的罗马。

——据黄李涛《从<华夏意匠>看中西方建筑》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归纳宗教改革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主要思想观念并阐明该思想对平遥古民居布局的影响。②指出古罗马修建大量宏伟公共建筑的政治因素并说明大斗兽场如何凸显罗马公民的地位。(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
2020-12-02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50年经历了两个半世纪光辉历史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到此结束。它突然结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除了政治上的动荡以外,繁荣也日益衰退。意大利显然要到1600年以后才遇到严峻的困难。但是,美洲发现后,贸易路线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区域,最终必然会产生影响。意大利城市逐渐丧失掉它们作为世界贸易中心的优势。它们从垄断近东贸易中所享受到的繁荣是意大利辉煌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今,力量的源泉和未来的伟大的期望的源泉正在枯竭。但是,文化衰落还有另一个原因。这可能是天主教的改革。——目标一部分是为了抵制日益增长的世俗化和放纵声色,一部分是教会加强了对异端的斗争。1542年宗教裁判所在罗马建立,不久又颁布了禁书数目。艺术受到审查,出版受到控制,异教徒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这些措施必然危害了文艺复兴的自由精神。

材料二   日耳曼是首先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强烈影响的国家之一。这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但因为两国是毗邻,而且因为有大批日耳曼学者到意大利的大学去学习。但是人文主义的影响是短命的,成果不大,而且十分平庸。如果日耳曼不是那么快地被卷入宗教争论的大漩涡中,它的情况会怎样是很难预料的。可是,事实是新教革命所煽动起来的仇恨和不容异说对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只能产生有害的作用。偏执和信仰受到鼓励。凡是对人表示崇拜或者对信奉异教的古代表示崇敬的事物几乎肯定地被认为是魔鬼做的事。......人们一般的说法是伊拉斯谟下了蛋,路德把它孵化了出来。这种说法的正确性是极为有限的。路德孵出的那只鸟品种粗野,人文主义者的王子是绝不可能产下这类品种的鸟蛋的。(注:伊拉斯谟―荷兰哲学家,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509年发表《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

——两段材料均出自【美】拉尔夫、伯恩斯等编著的《世界文明史》


(1)阅读材料一,归纳16世纪意大利思想文化走向衰微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教革命”出现的时间和标志。分析它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有何影响。
2020-02-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6次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西 欧 国 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1819
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1)根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历史时期②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时期④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原因的异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2022-03-02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写道: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严'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和其余的人并无分别。……如此看来,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只有在关于圣经或礼拜上的工作上,他们是高出于众人的,因为这是他们的职务。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但是罗马教廷人士硬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一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等《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6世纪90年代,伊丽莎白致书自己未来的英国王位继承人、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告诫说:“我想提醒您:一个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教派已经在您和我的国家出现了。他们想根本不要国王,只要长老;他们力图在上帝言词的掩盖下篡夺我们的王位,否定我们的特权。应特别当心这个教派。”

——摘编自【苏联】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在克伦威尔看来,劳德(编者注:17世纪英国国教会中的最高神职人员,推行不利于清教的改革)对宗教仪式外表上的改变,就是对清教布道的压制,这引起了他的反感。

——摘编自【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等人进行宗教改革的批判对象,概括其思想主张;并分析宗教改革对西欧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宗教矛盾中的两个教派,例举克伦威尔在军事及行政方面涉及宗教的相关措施。恩格斯认为:宗教对于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说,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真正的外衣”。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这一观点。
2020-12-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1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伊拉斯谟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因为在这种科学观的视角下,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

——摘编自《伊拉斯谟: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

材料二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上帝和他的信徒是一对亲密的伴侣,他们之间不需要任何第三者。

材料三   “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伊拉斯谟的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这些主张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列举法国卢梭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简要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