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马丁·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2023-03-14更新 | 45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628年),长孙皇后听说郑仁基的女儿美貌绝伦、才华出众,就让李世民将郑女纳为妃子。诏书已经写好但还没有发出,魏征听说就来找李世民:"我听说郑女已经许配人家,如果传闻为真,陛下把已经许人的女子纳进宫,恐怕有损圣德。”李世民听后赶紧下令把诏书扣下。但房玄龄、温彦博管重臣提出了反对意见:“郑女许配人家并无确凿证据;就算已经许配,毕竟没有过门。陛下纳妃诏书已经写好,不应中止,这涉及到朝廷的面子问题。"郑女的准丈夫陆爽也上书:"外人不知内情,误以为我们下了聘礼,其实根本没有。"李世民又把唯一持反对意见的魏征找来商议:"群臣为了讨好我,这可以理解。可陆爽为什么也要上疏分辩呢?"魏征说:"这事好理解,陆夜是怕陛下以后找机会收拾他,"李世民听后特地下一道诏书:“听说郑仁基之女已经许配人家,朝廷出诏书的时候对亭情了解得不清楚。这是我的不是,有关部门也有责任,郑女进宫的事就此作罢。”此事不大但影响不小,史书称“时莫不称叹”。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英王亨利八世本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对新教采取抵制与敌视的态度。于1521年和1526年两次在伦敦公开楚毁马丁·路德的著作,撰写《捍卫七圣事》的小册子,被教皇授予"信仰捍卫者"的称号。1511-1514年,英格兰加入反法同盟,亨利八世御驾亲征,在法国北部得胜。法国盟友苏格兰乘虚侵英,却遭到留守的凯瑟琳王后反击,苏格兰国王败亡。当凯瑟琳王后年逾40,却只有一个女儿玛丽而无男嗣,亨利八世决定离婚另娶。凯瑟琳的娘家是西班牙王室,此时正称雄欧洲大陆,教皇处于其挟持下,没有批准国王的离婚请求。国内的旧贵族和教会人士也对离婚案持反对态度。在此关头,亨利八世转向全国要求改革的乡绅与资产阶级寻求支持,于152911月召开议会,开始实行宗教改革,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廷,成为独立的"圣公宗";自己担任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使英国王权达到空前高度。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于郑女“娶与不娶”各方所持的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亨利八世从虔诚的天主教徒转变为坚定的宗教改革者的因素。
(3)个案分析往往能见微知著,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君主的婚姻问题中,分别概括其所反映的政治状况。
2023-04-15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9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       
A.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D.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2023-05-19更新 | 273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世界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古罗马奴隶制度的极盛时期,经济发达,技术空前进步……古罗马统一了地中海沿岸最先进、富饶的地区,接收了古希腊时期传承下来的优秀建筑以及能工巧匠……以罗马城为中心,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在古罗马遍地开花结果。

——邱枫《外国建筑史导读》

材料二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使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教堂建筑分道扬镳,各自发展,其中新教教堂建筑以“廉”“俭”明快为特点……而天主教则以“巴洛克式”教堂建筑来对抗,一度形成豪华、重彩、夸张、离奇的浪漫气派。

——卓新平《反思与会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建筑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建筑追求廉俭特点的实质,并分析宗教改革的意义。
2023-01-19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经济篇命题情境13建筑-【小切口大历史】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分类强化训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既不是民族国家,也没有现代意义的民族主义,传统社会没有民族、国家认同,但是,传统社会有坚定的文化认同与王朝认同。王朝认同与文化认同一表一里,维系着传统社会的人们的基本心理结构。顾炎武把这两种认同化为“国”与“天下”的差别,当王朝认同失效之后,文化认同的功能就凸显出来了。传统社会的文化认同,含有原始的民族主义因素,那就是“夷夏之辨”。非我族类者,其心必异。而文化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起过决定性的作用。

——摘编自陈壁生《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可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近代国家观念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3-02-01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02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热点专练)-【热点聚焦】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命题预测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西 欧 国 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1819
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1)根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历史时期②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时期④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原因的异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2022-03-02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路德适应时代的需要,系统地提出了以“唯信得救”为基础的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人人均可阅读、思考、理解与解释《圣经》。路德还主张依靠德国的皇帝、诸侯贵族,使用暴力将罗马教廷的政治、经济势力拒于国土之外,以实现君权独立、司法独立、教会独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各爱国阶级与阶层,把独立运动大步向前推进。由于对诸侯的依赖,他在国内问题上有所让步和妥协,但在反对罗马教廷,争取民族完全独立方面,他强硬声明说:“我坚持这一学说,绝无改变!”在农民战争失败后,路德全力投入《圣经>的译注工作,以及制定路德宗的教规与信条,使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摆脱了教皇的控制,确立了新教信仰,第一个成功地建立了改革派教会。路德教也传播到广大的西欧地区,对法国、尼德兰、瑞士、英国等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于可《关于马丁·路德评价的几个问题——纪念马丁·路德诞生五百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及其宗教改革思想。
2021-04-16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唐到宋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 -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摘编自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并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
2020-03-17更新 | 51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1届高三一轮材料题培优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