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也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商品经济时代,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门第和血统,而是人的才干,是人的素质。于是,人的地位、人的价值、人的自我完善等问题突显了出来。人们对等级制度和“天生”的“高贵”产生了极大怀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文主义出现了。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导思想。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产生了但丁、彼德拉克、薄伽丘三位新文化代表人物。彼德拉克第一个提倡人文主义,主张摆脱神学迷信的控制。人文主义后来在西欧地区得到发扬光大,17世纪更出现了像莎士比亚这样的大师。人文主义作为新文化的核心,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刘芫、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近代早期,普通民众的宗教热情有增无减,教会日益腐败的状况与此形成巨大的反差。在北方文艺复兴中出现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和批判教会的弊端,民众对教会的憎恶与日俱增,教会内部也出现了改革要求。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地区爆发。德意志地区是罗马天主教会榨取钱财的主要地区,下层民众对教会的剥削恨之入骨,市民、贵族以及各地方的统治者也对教会深感不满。1517年,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批评教会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宗教改革由此开始。新教兴起的同时,天主教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1545—1563年天主教会在特兰特召开会议,明确了教义,对教职人员的劣行予以谴责,建立了一套教会监察制度。改革帮助天主教挽回了一些损失,信众人数有所回升。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并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的异同。
2020-01-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19年高三上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捕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一,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2019-10-2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行知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