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双重压力,支配着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而等级森严的教会组织机构又使各国失去了民族独立性。14世纪,英格兰著名的市民阶级宗教改革家约翰·威克里夫主张使用本民族语言做礼拜,抵制拉丁文的长期影响;他认为国家有权没收教会土地,教皇无权向英国征税;他否认教皇权高于教会,主张建立不依附任何外国势力的“廉俭的”民族教会。从16世纪开始,欧洲进入宗教改革时代,德国新教强烈地反对教皇特使在德意志境内兜售赎罪券。在反对教会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市民阶级利用方言文学传播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利用欧洲民族语言版《圣经》宣传反教会、反教皇的宗教主张。

——摘编自姜守明《欧洲宗教改革与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面对着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中国人民不断进行着艰苦卓绝地斗争,民族意识从无到有、不断加深却也举步维艰。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相继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在巨大的威胁面前,国人的民族意识在前期的基础之上彻底觉醒了,所有爱国志士把反抗日寇、拯救民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战争之中。19379月,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宣告成立。抗日时期,民族工业大举内迁并为抗战提供物质支持,农民积极保障战争的粮食需求,大批青壮年积极应征入伍……正是这种源于强烈民族意识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了支持中国持久抗战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呈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

——摘编自郭金鑫《浅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

(1)根据材料一、简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原因的不同,及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意识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