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他与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合译《几何原本》,将欧洲数学介绍到中国,奠定了我国近代数学的基础。其著作《农政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农学著作之一。该书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1629年明政府以徐光启为监督编纂《崇祯历书》,书中介绍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转说,然而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知识分子对哥白尼的学说持否定意见,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重视。

——摘编自黄中治《浅谈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三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018-10-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农政全书》共60卷,70余万字,分成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

                                                                              ——麦群忠《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共五部分:首先是“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第二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

材料三: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电灯,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所说的“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2018-10-01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写道:“迄今为止,我们以引力作用解释了天体及海洋的现象,但还没有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它当然必定产生于一个原因……但我迄今为止还无能为力从现象中找出引力的这些特性的原因,我也不构造假说。”这说明
A.万有引力学说还不是科学理论
B.牛顿意识到其学说存在局限性
C.经典物理学遇到了危机和置疑
D.自然科学无力摆脱神学的束缚
2019-05-03更新 | 356次组卷 | 6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武钢三中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9·浙江·一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的科学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它不但是牛顿出色地继承前人科学成果的结晶,而且也是他在科学方法上大胆创新的产物。牛顿出色地继承了伽里略的数学实验方法,开创了近代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相统一的新方法。……牛顿自己也曾说:“自然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和作用,并且尽可能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则和一般的定律,再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进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原理》一书的写作体例和内容结构,都充分体现出牛顿上述科学方法特征。

——摘编自何亚平《牛顿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的统一》

材料二   有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我们可以依据众多史实结合这一公式中的各个要素分别加以证明。比如①劳动工具角度: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提高。②生产管理角度: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牛顿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和并指出牛顿在科学方法上的创新。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请选择①劳动工具之交通领域改进角度,或②生产管理角度加以论证。(只做选择,不进行论证不给分。)
2018-10-27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1月6日 《每日一题》 人教必修3-每周一测
6 . 1678年,牛顿剑桥毕业,按照惯例需接受神职。但是,牛顿公开声明拒绝:“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由此看来,牛顿致力于科学研究旨在
A.批判教会蒙昧主义
B.理性启蒙,推动科学革命
C.揭示自然的奥秘
D.用自然科学证明上帝的存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8 . 他曾设想了这样一个理想实验,站在一个很高的塔顶上,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抛射出一块石子,那么……如果塔顶无限高,石子被抛射的速度愈快,它就射得愈远。当抛射速度达到一定的速度,石子就会像月球那样环绕地球运行。该实验得出的理论
A.改变了有关物体运动的观念
B.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
C.正确解释了潮汐的形成原因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018-11-02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2018-06-09更新 | 4501次组卷 | 11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而否定了统治西方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
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继承并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可以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徐光启(1562-1633),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负责的修历工作乃是“熔西人之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定气整度,从西不从中。”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原因或影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