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材料:

表一:


表二:



从材料信息中提取观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12-0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事件
康熙年间牛顿于1665年(康熙四年)发明微分法,1666年发明积分法,1673年提出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42年(乾隆七年)《御制历象考成后编》提到“西人奈端等屡测岁实”(奈端,牛顿译名),是已知中文著作中第一次提到牛顿的名字
1799年(嘉庆四年)文献大家阮元编《畴人传》,引用《御制历象考成后编》,首次为牛顿立传,但对牛顿的学说没有介绍
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传教士合译《重学》《谈天》《代微积拾级》,介绍牛顿天文、力学、数学等理论,牛顿学说逐渐在中国传播
1898年梁启超认为“奈端倡‘打破偶像’之论,遂启近代科学”,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也积极宣传牛顿学说
民国时期孙中山高度评价牛顿,将牛顿的科学理论作为其“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的一个思想基础。《开明国语读本》引用“牛顿煮表”的故事,鼓励孩子探索未知世界

——据王洪鹏《牛顿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中外关联的两项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阐述须有事实依据,逻辑恰当严密,体现中外关联)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比较中西科技发展史的特征,拟定一个论题,可结合其他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成就
14世纪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15世纪-16世纪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97年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教科书《炼金术》。
17世纪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1690年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改府论》出版。
18世纪1733年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出版。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
19世纪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发表《物种起源》。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3》等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它们)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关于它们,须特别提到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等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

——摘编自《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省略号部分补充完整,并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补充的内容准确合理;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请论证材料中关于欧洲扩张或其推动力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