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自成体系而且独立性与排外性强,与政治联系密切,以官办为主,形成了大一统的结构体系。在思想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学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应用上,学术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实用性很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科学实验,轻视对理论的概括和研究。在发展水平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但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没有形成近代科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遗憾。

----摘编自谭周桂《浅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


——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近代科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学技术结构与社会结构”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周尚兵《对唐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再认识》

材料二


——摘编自王亚民《明代的科技发展与世界的比较研究》

材料三   欧洲从13——15世纪便陆续办起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各种有教养的人的世俗学校,在这类学校中学习研究几何学和自然哲学(科学)等课程不仅是必需的,而且还会受到鼓励,哥白尼等科学巨匠就出自这类学校。在16世纪的意大利,布鲁诺,伽利略等人奠定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基础,伽利略发明了对科学知识进行严格检验的系统的实验方法后,使科学成为"实证知识"且完全脱离作为“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体系,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7世纪末,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极大地借鉴了亚里士多德对时间、空间、运动、静止、位移和力的研究。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还非常明显地携带了相应的文化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就是一种文化。

——摘编自钱兆华、高文芳《西方近代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文化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6——17世纪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文化条件。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6——17世纪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的认识。
2022-12-15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