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18世纪法国某学派编撰《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插图,其标题从左到右分别是天文学、气象学之暴风雪和骨骼解剖学。在这本书里,他们为读者介绍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方
A.近代科学的产生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理性时代的到来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这场运动中,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而随着机会的来临,底层百姓也不再愚昧,很多人突破了宗教的禁锢,实现了思想和人性的解放,很多新思想也在这一阶段冲破了黑暗的笼罩,从上帝到科学,渐渐走向了正轨。“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科学革命D.启蒙运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不仅思想变,乃至行为亦无一不变。研究文艺复兴应注意不能专注意大利,意大利固为文艺复兴之源,然而欧洲其他诸多地区取得之成就亦大有可纪者。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型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作品成为他们肯定个人价值、表达个人真实感情的工具。

——摘编自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16世纪初,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以本国的封建政权为后盾,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并不彻底。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对于完全由宗教培养起来的群众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马丁·路德指出,信仰的唯一途径就是《圣经》,每个人自己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去理解《圣经》。正如罗素曾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也是在宗教问题上得到一个几乎彻底地胜利。”马丁·路德还肯定世俗生活的价值,称“履行世俗的职业劳动”是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这种关于“职业”的理论被后人称为“资本主义精神”。

——摘编自范迎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方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而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其彻底地反封建性质对欧洲、美洲以及以后的亚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排除了资产阶级进入国家权力机构的一切机会,因此彻底铲除封建专制、要求政治权利成为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在自然科学、文化艺术迅速发展的法国,先后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批思想家,他们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促进了思想领域新面貌的展现。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文艺复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革命运动”以宗教改革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说明其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启蒙思想家并指出其主要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

认为大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在思想主张方面的共性之处,分析宗教改革相较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进步之处及其社会根源。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并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高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着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899年9月,梁启超在《自由书》中转录深山虎太郎《草茅危言》一文,向中国读者更详细地解释“天赋人权/民权”观念。仔细解读“天赋人权”,可以发现这个观念不完全是“自然权利”的对应,在中文语境中还融合了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的某些核心价值。这个观念使浸润在儒家传统中的人特别容易联想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等经典名句及其诠释。因此,透过这个观念来了解自由和权利,梁启超所获得的认识与欧洲启蒙思想家必然有所不同。梁启超对“天赋人权”的支持一开始也不是无条件的,而是置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框架之下。具体而言,梁启超不主张立刻给与人民政治自由,更无意鼓动推翻旧世界的武装斗争,而是期望用这一学说教育、感动中国人,将他们从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热爱自由,向往自由,拥护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

——摘编自范广欣《超越暴力革命:梁启超有关卢梭论述对自由和权利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原因。
6 . 阅读材料:

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革命的“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马克垚关于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关系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