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运动贯穿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一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他的作品( 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通过讲故事,描绘了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诗人、艺术家、高利货者、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和贩夫走卒等不同身份、阶级和职业的人。

一一摘编自吴泽义等编著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

材料三 卢梭指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程度动物。”“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把人置于什么样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品”的名称及作者。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思想主张。
2020-02-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兴起于欧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个时候的欧洲正好处在工场手工业最发达的时候。经济一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就壮大了。愚昧是产生专制的唯一土壤,而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能够扫荡愚昧,也就能扫荡专制。……《社会契约论》一经发表,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卢梭的观点有很激进的地方,他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自由之花要不断地用暴君的鲜血浇灌,才能长得茁壮”这种话,所以法国大革命时有些过火、过激的行为,就跟卢梭的这种宣传鼓动有很大的关系。

——《袁腾飞讲世界史》

材料二   孟德斯鸠把法视为事物内在规律的体现,完全抛开了神权和特权。他明确提出“一切存在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上帝的法,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法,人类也有自己的法,立法的基础就是人的理性。既然人类的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那它的本质就应该是维护人的权利。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孟德斯鸠的法律主张及目的。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飘疾进时代》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运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子 (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精致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朱熹《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材料四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五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影响。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
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5)材料四与材料五中的两者观点有何相似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