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迂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得人性的自由。康德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成熟的状态。由此可知,启蒙思想家
A.要求冲破权威统治的束缚B.揭示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C.主张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D.对“理性王国”的认知分歧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693年,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阐述了绅士教育的思想,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实现精神健全的前提。1762年,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详细阐述了自然体育思想,认为“若欲培养学生的智力,必先培养受智力支配的体力。”同时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些思想(     
A.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B.对立德育人方式进行了理性思考
C.继承并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D.体现出宗教神学权威遭受到冲击
2023-12-12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亚当•斯密指出:“奴隶劳动虽表面上看来只需维持他的生活费用,但彻底计算起来,其代价是任何劳动中最高的。一个不能获得一点财产的人,食必求其最多,作必望其最少,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关心”。这种观点(     
A.理论上推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B.其意在说明奴隶劳动积极性不高
C.为世界的废奴运动提供理论依据D.说明奴隶一直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023-03-3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面是一幅启蒙思想家观点主张的内在逻辑关系小结图,图中有两处空缺。这两处空缺处从左到右应该填写
A.三权分立   人民主权B.理性精神   社会契约
C.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D.民主自由   依法治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被冠以“历史学的世纪”之名。一个时代的思想归根到底是这个时代与社会的反映或折射。这一时期,“西方资产阶级雄视天下,可谓志得意满”。法国大革命使德意志人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同属性”,发掘德意志的历史则是最有效的途径。19世纪30年代,德国史学家兰克通过对近代一些著名历史学家的分析研究,系统总结贯彻了“如实直书”的原则,运用史料批判方法严格考订各种史料,强调以第一手档棠文献材料为基础来撰写历史,但第二手史料绝不是完全没有用而必须被舍弃的。兰克继承并发扬了自修昔底德以来的政治军事史传统,在他看来,历史著作的主角只能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最耀眼的人物,民族与国家,正是兰克等人在史学科学化,专业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德国成为19世纪西方史学的中心。

——摘编自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兰克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兰克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023-11-11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某同学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作出如下设计。
主题史实核心
经济体制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阐释: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经济政治危机,苏俄(联)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等经济手段,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成功探索。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改变自由放任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发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请参照上述范例,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拟定一个主题,完成一份探究设计。(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主题史实核心

阐释:
7 . 卢梭指出,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此可知,卢梭主张
A.议会主权制B.君主立宪制C.三权分立制D.直接民主制
8 . 17世纪,哲人们、科学家们想用科学来验证上帝,要用“科学的方法”驱散世俗对宗教的怀疑,尽管没有找到答案,但是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中却为思想解放、理性解放开了路。由此可推知,这一“论证”过程
A.彻底摧毁了封建神学思想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C.助推人们独立思维的形成D.确立了理性的绝对权威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指出材料中“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这一观点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
论述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民主制极容易在一种盲目激情引导下作出种种错误的决策,以致把它变成了某种天然合理、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整个中世纪的西欧在国家政治方面基本上是没有民主可言,但来自古罗马文明和日耳曼原始文化的许多民主因素仍保持着活力。更重要的是,西欧正静悄悄的发生了一些意义深远的事变——个人和民族两个层面上的自由意识的觉醒,就是由这些事变促成的。

材料二   在“光荣革命”的酝酿时期,洛克的政治思想通过《政府论》下篇的法文译本而广为传播,从而“为欧洲的立宪语言创造了前提条件”。他同意霍布斯关于人生而平等,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的观点,但他不同意霍氏关于人们在订约建国时放弃了自己的全部自然权利的看法。他“不仅完全从权利和自然权利的角度来为反抗的合法性做辩护,而且进一步把反抗的权利赋予‘全体人民’,甚至将其赋予‘任何单独的人’,但为了保障个人的各项自由权利,这种主权应当受到一些必要的限制,如何限制?首先人民的革命权,其次必须对主权进行分割”。此外洛克还提出了“多数原则”,政府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管理国家。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为欧洲的立宪语言创造了前提条件”的史实依据。并对其政治思想作以简要评价。
2024-02-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