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西方公民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一直随着政权更迭和政体变化而产生流变,唯一不变的是,在整个西方社会历史进程中,公民教育一直与社会治理同步律动。下表是近代西方公民教育的特点。

特点具体内容
注重契约制度,强调法治精神契约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这一制度表明了作为共同体的国家是公民同意下权力让渡的结果。同时,法律契约约定也指出了公民服从的义务,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互动中,相互形成了法治约束
善于规矩教化,突出规则意识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几乎一切都是根据法治精神建构的。相应地,规则意识也越发重要。甚至治理本身就被指认为一种规则体系,“是只有被多数人接受才会生效的规则体系”
发展多个中心,提倡多元治理在多元治理模式下,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变成了相互合作,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同协作的协作治理特色

——摘编自曹金龙、宇文利《约制与规化∶西方社会治理中的公民教育》


根据上述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信阳市(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16—18世纪德国社会职业发展趋势,这反映了(     

A.工业成为社会主导产业B.宗教改革推动了出版业兴起
C.社会风貌发生重大变化D.统一的德国影响力不断扩大
3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89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百科全书》部分主要作者及其代表作编纂条目列表,下表反映出
撰写人涉及学科条目代表作
狄德罗美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艺术、农业、日工、手工业者、钢、自然法、爱真理者、政治权威
马菜神甫神学、古代史、近代史、诗歌
达朗贝尔前言、数学、物理学日内瓦
伏尔泰历史学、哲学历史、智慧
卢梭政治经济学、美学和弦、伴奏

A.启蒙运动孕育了近代科学B.法国社会思潮冲突明显
C.启蒙学者宣传多元性知识D.法国成为制度变革先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