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对教会体制和神学教义进行批判的自然神论走向了极端的无神论,但是在普通民众中却兴起了一场信仰复兴浪潮,主张用个人内在的灵性经验和自由结合的属灵团体来取代关丁神学教义的理性争论和体制化的教会组织。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民众(     
A.对激进的理性主义的质疑和反思B.力求将自然和社会法则相融合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从自然科学发展中受到了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A.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宣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启蒙运动的重要内容
C.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停滞引起西方的反思
D.启蒙运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反封建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马克思认为,康德哲学是与法国革命相呼应的思想革命。在康德的哲学世界中,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则。马克思强调的是(     
A.康德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B.康德哲学主张人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C.康德哲学和法国大革命一样具有彻底性D.康德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自称“哲人”,贬斥、抨击哲人的人自视为“反哲人”。巴黎大主教曾发布训谕斥责卢梭,维护受到攻击的基督教;一些人在《审查周刊》等保守报刊上发表丑化哲人的文章,充当君主政体的“唱诗班”;还有一些人为争夺地位与荣耀而“选择阵营”,不断向哲人发起挑战。“反哲人”把哲人的“危害”总结为“既颠覆王座,也颠覆祭坛”,这是法国革命中“哲人阴谋论”的核心内容。

“反哲人”花费大量精力刻画哲人的负面形象,但效果并不明显。启蒙运动时期189部含有哲人角色的戏剧“处处都涌现出对比鲜明、令人震动的哲人形象”。 “反哲人”构想的“哲人阴谋论”在启蒙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体系中并不新颖。虽然集“哲人阴谋论”之大成的《关于雅各宾主义历史的报告》曾轰动一时,但随着普遍的思维方式的改变,“阴谋论”很快被时代抛弃了。

——摘编自石芳《从“伪君子”到“阴谋家”——反启蒙运动塑造的启蒙哲人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反哲人”的群体构成及各自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人阴谋论”被时代抛弃的原因。
2024-01-22更新 | 34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同为启蒙思想家的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当时中国政治的态度迥异。伏尔泰认为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下“皇帝要实行专断是不可能的”,“在那里(指中国)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执行这些法律的机构越多,行政系统就越不能专断。”孟德斯鸠则评价中国:“既谈不上有荣誉,也谈不上有品德,其原则只有恐怖,它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对上述言论判断正确的是(     
A.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主张主权在民
B.言论差异源自于两人代表的立场不同
C.两者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做出客观的评价
D.两者言论迥异,但是立论的政治原则却相同
2023-07-10更新 | 300次组卷 | 10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1月高三选考模拟(1)历史试题
6 . 公制度量衡

中世纪时,欧洲的度量衡非常混乱,教区、庄园、封邑各有其度量体系。17世纪,科学家提出应从“自然”中寻找精准的尺度。1791年,法国科学院决定以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一米。为了避免带有国家色彩,采用古希腊文metron(度量)一词来命名。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声明,过去的度量衡让人想起可耻的封建奴役,岂能容忍用“国王的脚(原有度量单位)”来丈量法国的土地。同年,法国宣告正式推行公制度量衡。从此,“整个计量体系源自同一个与地球紧密联系的普世恒定的标准,这被看作是理性、平等与博爱的象征。”伴随着拿破仑战争,公制的理念1800年法国宣传十进制单位的版画在欧洲传播开来。

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参观者抱怨机械展品的度量单位千奇百怪,给机器制造和国际贸易带来不便。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巴黎签署《米制公约》,决定设立国际计量局,为建立全球协调一致的测量体系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公制已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贯通科学家与普通人民生活的计量单位体系。



1800年法国宣传十进制单位的版画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公制度量衡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789年,法国孔多塞撰文称:“我们把社会艺术看作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像其他科学一样,它是建立在事实、实验、推理和计算基础上的;与其他科学一样,它也能够无限地进步和发展。”这体现出孔多塞(       
A.主张维护君主专制B.积极倡导科学革命
C.比较推崇理性精神D.阐释社会发展规律
2023-06-26更新 | 38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7~18世纪时期,一些深受新思想影响的女性成立了“蓝袜社”(Bluestocking club),就思想文化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种风气熏陶下,以玛丽·阿斯特尔、范妮·伯尼为代表的一批职业化的女性作家不断涌现,“蓝袜女人”成为受过良好教育、独立自尊的女性的代名词。材料表明
A.女权观念得到各阶层广泛认同B.女性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
C.欧洲妇女权益得到较好的保护D.启蒙运动推动女性意识的觉醒
2022-05-19更新 | 35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八校2022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性”是现代性事业的根基,它的“成长史”体现出大起大落的剧烈节奏。下表是西方不同阶段有关理性的主要观点。

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强调“知识服务于修养”;理性(或德性)是人的本性,它要求人致力于在道德上实现自我完善
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理性致力于声张和证明的,是自己属人的特性而非属神的特性;在对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了人的独立价值和尊严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用人的主动信仰证明在上帝面前尘世的价值;理性被视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理性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启蒙运动时期霍布斯、洛克、卢梭似乎有一个普遍的理性一直存在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而只要人们发现了理性,它就会把世间的一切秘密与疑问解答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结合材料信息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8-25更新 | 649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百所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10 . 卢梭在其教育学专著《爱弥儿》一书中论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人生而平等,而文明社会的出现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因此要遵循自然的原则,顺乎人的自然天性,使教育和人的身心的自然各阶段相一致。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自由、独立的道德理想国新人。”卢梭的教育思想本质上体现了(     
A.天赋人权B.社会契约C.个性解放D.浪漫主义
2022-12-29更新 | 378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