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他还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并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且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较晚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卢梭等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毫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启蒙思想差异的根源。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探讨两者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2022-11-25更新 | 576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作为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从英、法等国传入德国以后,由于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现了新的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政治努力成分相对不足。它既不像英国一样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针对当时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况,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图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10年代的这些启蒙思想者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普世性的文明:“我国青年……不可不放眼以观世界。”“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西方的启蒙运动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的政治理念,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把民主和科学视为立国之本。

——摘编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一中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启蒙思想与中国启蒙思想的异同,并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伴随着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晨,启蒙哲学家转而从具体的经验和个别的事实入手,用分析的方法,重构人类的知识图景。理性不再是上帝的赐予,而是植根于人自身的一种禀赋和能力,人类不必依靠上帝的指引,完全通过自己的理性,就可以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进而改变世界,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这可以说是启蒙运动最核心的诉求。

——摘编自【英】约翰·罗伯逊《启蒙运动的再思考》《世界史》

材料二   “启蒙”一词古已有之,通常指幼童发蒙,晚清以降,又衍生出开启民智的近代内涵。晚清知识分子借助白话报纸等媒介,向民众灌输新知形成一股面向下层的启蒙运……现在通行的“启蒙”概念应当是清末从日本输入的。五四时期.《建设》《改造》《少年中国》等杂志上有零星的对欧洲启蒙运动的介绍,但“启蒙”一词远未通行,更不可能成为当时人对新文化运动的界定。北伐之后,现代意义上的“启蒙”概念才开始较为广泛地使用。

——摘编自陈建守《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翻译、书写及挪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诉求,并简析这些诉求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启蒙"概念演变的进程。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