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迟云飞《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影响衰落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社会掀起了“中国热”。中国文化随着中国商品被带到欧洲各国,增进了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传教士们为欧洲“中国热”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料,一些到过中国的商人、使节和旅行家也留下了关于中国的著作。当时的法国处于专横的君主统治之下,社会政治改革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法国知识界希望能从中国借鉴经验改造法国社会。其中以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认知最为典型。

伏尔泰,出生于巴黎一个第三等级的中产阶级家庭。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君主们具有很高的哲学修养,他们以理性的儒家思想为指导来治理国家;中国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文官系统,各个机构之间互相牵制,没有出现专权的现象;中国皇帝统治仁慈,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中国的法律也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非常完美;人们互相之间没有等级差别,大家以礼相待,和平相处。中国的土地耕作达到了欧洲尚未接近的完善程度,中国城市经济繁荣,乡村人们生活富庶……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不存在牵制皇权的中间贵族势力;官吏和皇帝之间只是从属关系,皇帝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中国的伦理道德为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力提供了合法性;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淡薄,宗教力量不能与皇权抗衡;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除此之外,孟德斯鸠也肯定了中国的科举取士、监察制度、重农政策,量刑合理、礼教约束……

——摘编自邱海燕《试论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中国政治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17、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的原因。
(2)对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中国政治观,任选其一进行评述。
2020-12-1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