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欧洲启蒙史家在同封建教会史学的斗争中,在历史学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伏尔泰遍访欧洲勘探真实可信的史料,在写作《路易十四时代》过程中,他参阅了二百余种历史文献,该书不仅写法国、欧洲,也写到了亚洲、中国等世界其他地方。针对传统的历史循环和倒退论,杜尔果在《世界史论》中指出,人类是服从进步规律的总体;理性是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伏尔泰认为“历史的进步……是人类精神逐步摆脱宗教的桎梏和愚昧的过程”。吉本在写作《罗马帝国衰亡史》时,查阅、搜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与古罗马帝国相关的资料,包括碑铭、文物及各种拉丁文出版物。该书涵盖了欧洲、伊斯兰、拜占庭三大古文明,还写到了中国与印度。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启蒙史学存在着许多缺陷,因此还不是真正科学的历史学。

——整编自赖元晋《18世纪启蒙史学的地位和贡献》等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学者普遍感到以反映朝代循环更替、探讨皇朝盛衰兴亡之故、旨在为帝王“资治”的传统史学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呼吁以新史学话语体系取代传统史学话语体系。

代表人物观点
梁启超“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夫史家之义务,贵按世界进化之大理原则,证之于过去确实之事,以引导国民之精神者也。”
陈黻宸“民者,史界中一分子也”,“史者,民之史也,而非君与臣与学人词客所能专也”。
夏曾佑“自草昧以至周末,为上古之世;自秦至唐,为中古之世;自宋至今,为近古之世。”此期前半段,学问、文章、政治集秦以来之大成,后半段则世局人心开秦以来未有之新局。
章太炎“所贵乎通史者,固有二方面:一方以发明社会政治衰微之原理为主……一方以鼓舞民气,启导方来为主。”

——据赵梅春《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世纪欧洲启蒙史家在史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并分析取得这些突破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旧史学相比,新史学话语体系“新”在何处,分析新史学兴起的积极作用。
(3)综上,谈谈对史学研究有何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18世纪法国某学派编撰《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插图,其标题从左到右分别是天文学、气象学之暴风雪和骨骼解剖学。在这本书里,他们为读者介绍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方
A.近代科学的产生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理性时代的到来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也是思想家们对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思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思想文化领域更是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其中李贵强调“理气”观否定了绝对的“一”和阴阳二气之上的“理”的存在,直接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本体论;他还要人们恢复“真心”、做“真人”,他的“生知”说从抽象的人的观点出发,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和先天决定论,大胆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黄宗羲则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则在学术思想上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努力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认为“天下为器”,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考察研究认识,一切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具有启蒙和深刻的启迪作用,但是由于清王朝的种种压迫,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形成主流。

——摘编自卢智龙《明清启蒙思想家之主要思想探析》

材料二   与彻底的革命性和理想远景的强烈渲染而著称的法国启蒙运动不同,英国启蒙思潮则显得温和,带有其特有的经验论色彩,而其后的德国启蒙运动则更着力于弘扬其民族精神,对整体性和内在精神因素要更为关切;同样,也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同为启蒙理想的组成要素或具体体现形态,彼此之间并不遵循同一种逻辑,也往往相互冲突,因为不同阶层所诉求的目标必然相互差异,作为思想代表的思想家由于其立场、出发点不同,所借鉴利用的资源不同,便会提出不同的主张。

——摘编自储昭华《启蒙的自主性与明清思想的定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进步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启蒙思潮的特点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近代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伏尔泰以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大力推崇和美化被称之为“欧洲的孔子”。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伏尔泰如此推崇孔子和儒家思想是因为(     
A.儒家思想具有等同于西方基督教教义的普世价值
B.伏尔泰和中国的先哲们对世界的本原有共同的认识
C.儒家思想客观上适应了当时欧洲反对封建专制和倡导民主和理性的需要
D.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奠基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英国史学家伯林认为“启蒙思想家固执地坚持理性这个绝对的标准并提出抽象的完美社会理念,其实质不过是‘把不可调和的属性——属于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因此不可能被拆散再织成一件百衲衣的各种特点、理想、才华、品质和价值——拼凑在一起的努力’”。在此,该学者(     
A.阐明了西方国家发生社会革命的原因B.强调了理性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C.认为启蒙运动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D.推崇启蒙思想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2022-10-15更新 | 729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1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3年,清政府设置四库馆,开始编撰《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继承《隋书·经籍志》分类方法,把全部书籍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部,每部下面又分许多类。四库馆中以考据学家为主,他们以专注的态度“分别流派,撮其要旨,褒贬评述,指陈得失”。在四库馆臣看来,经史二部是最重要的学问,“学者研精子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余皆杂学也”。全书收录了经戴震的努力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古代算书,也收进了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等西方科学著作,但宋应星所撰《天工开物》未列入存目。编撰者在此过程中按照清廷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

——摘编自戴逸《四库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

材料二   狄德罗受出版商委托,集结知识精英,编撰一部新的“百科全书”。其编纂成员涵盖公卿、贵族、官吏、学者、教士和平民等。编撰者不受官方束缚而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鼓吹民主、自由,主张天赋人权,让“人”在百科全书中占统治地位。该书最终以《百科全书一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定名,于1772年出版完毕。这部著作继承了培根的知识分类体系,以各门知识的统一为基础,勾画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分类体系。在书中,思维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尺度,政府、社会、宗教、学术,一切都要站到理性的审判台前,辩明自身存在的价值。

——摘编自林硕《〈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编纂成员对比与互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库全书》编撰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四库全书》相比,《百科全书》在编撰和内容方面的不同之处,并简析《百科全书》的影响。
2022-05-1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第八次考试(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启蒙世纪,有教养的欧洲人唤醒了一种新的生命意识。他们愈益感受到一种驾驭自然和人自身的力量感:周而复始的瘟疫、饥荒,朝不保夕的生活和天亡,毁灭性的战争与脆弱的和平,这些构成人类生存的无尽苦难,此时似乎终于开始屈服于批判性才智的发挥。从前,人心思定、害怕改变;如今,人心普遍开始思变,害怕停滞。在18世纪,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的信心与现实主义结伴而行,而不是乌托邦空想的表征。这种新趋势之所以蔚成风气,启蒙哲人居功至伟:他们着手提出种种设想,亦即社会、伦理、政治、美学纲领,它们旨在增进自由而不是抑制混乱。启蒙运动既是一场人类心灵革命的产物和表达,也是这场革命的一个主要动因。人类一手应用理性原则,一手通过理性实验,运用理性探究并且效法自然。他们的希望立足于现在而非过去,尤其是立足于他们有充分理由憧憬的未来。

——摘编自[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自由的科学》

材料二   中国20世纪初的启蒙运动,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知识精英”们居高临下地对民众进行“启蒙”,按照康德的说法,这种把民众当作儿童来引导和教育、知识精英以民众的监护人自居,是一种反启蒙的心态。之所以是一种反启蒙的心态,是因为知识精英们自以为从西方接受了一整套的启蒙口号和价值观念,就掌握了绝对真理,就有资格成为民众的启发者和新时代的圣人。他们一方面自己还没有经过真正彻底的启蒙,因为他们没有运用自己的知性去得出这些价值原则,或至少用自己的知性去检验他们所接受的这些价值观念,从逻辑上和学理上探讨这些观念的来龙去脉,而只是出于现实政治和社会变革的迫切需要,来引进一种现成的思想符号或工具。

——摘编自邓晓芒《启蒙的进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启蒙世纪”的新趋势以及“启蒙哲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知识精英与启蒙运动”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康德强调“启蒙意愿",他指出:“我们面对的是能够自由行动的人,确实可以预先规定他们应该怎么做,但是,他们愿意怎么做却是无法预见的。”据此,启蒙学者认为,启蒙要影响的就是自由的人“愿意”怎么做,而不是规定他们“应该”怎么做。这表明启蒙运动意在(     
A.塑造个体自由意识B.构建理想社会秩序
C.追求社会公平公正D.彰显个性独立价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等生活的时代,也是人口迁移、王朝更迭的动荡时代。他们分别开创了两种文化最本原的东西,为两种文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者都将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救世济民的最高精神。

——摘编自[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增强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念。中华文化在欧洲的广泛传播,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是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基督教会并不能垄断全部的“德行”和“真理”。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精神,据许多研究者认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国。例如历史学家方豪就曾认为:“此运动之来源,中国实多于希腊。”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说明两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简析中华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405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七校联考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从11世纪开始,巴黎、牛津、博洛尼亚等欧洲一些重要城市,大学纷纷建立并不断扩大规模。在这些大学中,对价值、意义等哲学概念提出疑问并不断地进行讨论。牛津大学的罗吉尔•培根发出了“不要再受教条和权威的统治,看看这个世界吧!”的呼吁。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宗教神学失去统治地位B.出现了理性复苏
C.进入科学理性时代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