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7世纪,培根在《论真理》中主张在观察和感觉经验的基础上思考和判断。笛卡尔在《方法论》等书中指出,现有历史知识不可靠,主张“决不把任何没有明确认定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理来接受”。由此可见,两人都强调(     
A.理性主义的价值与作用B.关注社会现实
C.科学实验的应用与推广D.挣脱教会束缚
2024-03-18更新 | 31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董子高级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2月入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莱辛(1729~1781年),通过文学作品抨击了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某些作家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庸俗模仿,莱辛认为他们“比法国人更法国化”,他反对华而不实的巴黎文风,主张运用自然朴素的德意志日常用语建立市民戏剧。莱辛的这些思想(     
A.表明工业化助推文化本土化发展B.适应了唤醒民族意识的需要
C.体现出德法启蒙核心价值的差异D.说明德国统一推动文化发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权”泛指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这一任务被“士人”们直接凝炼在“民权”思想之中,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权”思想中的“民”,主要包括封建官僚、封建绅士集团和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封建功名之士。谭嗣同指出:“苟有绅权,即不必有议院之名,已有议院之实矣。”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中庸”,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民权”不是和“君权”对立,而是共存的,这体现了“中庸”政治的要旨。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从学理上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根本否定,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社会契约”、“天赋人权”成为其后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起到了理性启蒙的作用,其“民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权力。

——摘编自王先民《近代中国早期“民权”思想探迹》

材料二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深切认识到,只有建立起包括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民主联合政权,才能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加入抗战队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也都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自觉投身抗日战争。1940年初,陕甘宁边区延安县中区五乡在征粮过程中,乡政府通过民选方式组建征粮委员会,27名委员中中共党员9名,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党外人士,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1940年底,国民党断绝给八路军的军饷,并派重兵围困陕甘宁边区,使边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几度陷入绝境。为战胜困难,必须要团结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力量,才能确保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三三制”政权,有效化解了抗日根据地的内部风险和矛盾,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尹恒《简述抗战时期陡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政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民权”思想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权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4-02-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67年,德意志文学家莱辛创作了《汉堡剧评》,批判了王公贵族以及教会的腐败。他反对机械地模仿法国的戏剧,主张在学习莎士比亚戏剧的基础上,重建德意志民族戏剧。莱辛的主张(       
A.否定了法国启蒙运动的理念B.折射出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现实
C.弘扬与丰富了西方人文精神D.反映出德意志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伏尔泰指出:“我们是决不应当去作假设的;不应当说:我们从制造一些原理开始吧,用这些原理就可以力求解释一切。而应当说:我们来对事物作出精确的分析吧,然后我们可以带着很大的疑虑去看看它们是否与某些原理有关”。据此可知,伏尔泰(     
A.宣扬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B.主张自由生产和自由竞争
C.强调了思维中的理性精神D.重视天赋人权以维护公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世纪,有思想家对部分启蒙学者所倡导的自由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启蒙观念的核心应在于“自由的限制”,批判性地确立理性自由的限度才是启蒙最关键的要素,而这种限制不是以外来的因素限定理性自由的范围,而是通过理性自身的作用实现这一点。据此可知,该思想家(     
A.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B.认为理性应是自由的体现
C.主张应充分发展人的个性D.推动启蒙运动进入了高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英文“Modern”一词在16世纪才开始使用,原意是“目前”或“最近”,17世纪以后渐渐有了“较好的”含义,被历史学家用来指自己的时代,以有别于已过去的时代。这一变化反映出(       
A.启蒙思想渐入人心B.人文主义推崇古代
C.西方中心论受追捧D.自由主义强调权利
2024-01-29更新 | 346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8世纪,德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提出:“总之,我们认为,社会和自然一样,也会造成各社会成员之间存在必要且合理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公道的,因为它是为达到社会的坚定目标——我指的是维持社会生存,保障社会幸福所必需的。”这一言论(     
A.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发展了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
C.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D.顺应了德国统一的发展趋势
9 . 伏尔泰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他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伏尔泰的主张(     
A.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B.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C.意在宣传宗教神学思想D.是理性主义的客观反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 世纪,乔治·萨尔主编的 65 卷本《普遍史:从创世至今》出版之后畅销欧洲。该书力图面面俱到地描绘已知世界所有民族的历史,当新知识与《圣经》记载发生冲突时,编者则会通过各种方式论证《圣经》记载的权威性。一个世纪以后,许多世界史著作将其视为批判的靶子。由此可见(     
A.新的历史著作更有价值B.全球视野易于发现历史真相
C.多卷本世界史大而不当D.历史认识需要适时加以反思
2024-01-23更新 | 342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