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材料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中央机构和古希腊“分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并说明二者的“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结合所学对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图中体现了美国政体的什么特点?(1分)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
3 . 以下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两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国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四国的政治文献,按照顺序写出四国政治文献的名称。
(2)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或政治体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不同?对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点?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指出资本主义代议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六十一条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第六十八条如遇联邦领土内有威胁社会安全的情况,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在西方民主政治下,政治妥协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由于权力分立“把具体不同的、在合法的情况下合理确定为统治权力的‘职能’,交由不同的官员去行使,使得在涉及若干官员的事务上,只能通过他们之间的妥协,才能合法地形成法令”。如果各利益代表对他所代表的利益抱有过分强烈的感情而不容任何妥协的话,作为这些利益代表的集合的议会,不仅不能成为社会团结的中心,而且很可能成为社会分裂的发源地。

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植根于一个假定,即群众能通过理性协商达成足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共同协定。自由民主宪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即社会中占决定性多数的群体,认识到自由讨论和妥协的道德价值,而约束对多数原则的应用,使其不致危害少数的重要利益。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政治妥协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对你的启示。

5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2017-08-04更新 | 1552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 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2016-11-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15

7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

8 . 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

(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

(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

(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

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进入20世纪70年代,沉重的福利负担,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福利制度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福利机制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形式,其直接目标有时并不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是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平衡。而这种不顾效率的平衡,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起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

——林苏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福利制度造成的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远?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洛克以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人们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这等于是为了防止臭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而还以此为安全!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杀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材料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是腐蚀人的,绝对的权力就会造成绝对的腐蚀。”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会造福一方,反之则会贻害无穷。所以对于权力要设置一定的限制,为它戴上枷锁时刻控制着它,而不能让它被随意的行使。权力的泛滥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权力控制底下的人的苦难、挣扎,最终会造成反抗,而权力的主导者最终也会被迫走下属于他们的神坛。因而对于权力的制约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对于权力的控制方面,民主和法治是我们最熟悉的,除了这两个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权力的分立理论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绪纲《读〈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为依据对材料观点加以说明。(选取一个国家即可)

10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内容比较表

《邦联条例》1787年宪法
立法机构组织一院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立法机构成员的构成与产生每邦在国会的代表2~7人;各邦立法机构按年度指派代表。每州2名参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举产生;各州选民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众议院。
行政首脑合众国总统
征税权以及征税方式诸邦有征收税金,向其他邦征收关税的权力。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关税、输入税和货物税;征税法案应首先在众议院提出。
批准生效交给诸邦的立法机构审议,如果同意,授权他们在国会的代表批准。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各批准州成立。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确立联邦制的意义。

2016-11-27更新 | 15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训练试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