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材料二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
材料三                            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638年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9年
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
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
1861年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3)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评价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央机构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2016-12-12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2 .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表归纳正确的是(     
选项具体事物、现象一般性认识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斗资批修中共光辉历程
B《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
C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唐璜》《悲惨世界》《等待戈多》浪漫主义
A.AB.BC.CD.D

3 . 16世纪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英国
(明)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臣备员流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枢密院是16世纪上半叶都铎王朝所设立的政府机构,在每周相对固定的时间开会,以协助君主“处理国务,并就政府政策做出决断”,到都铎王朝中后期,“国家的行政大权越来越集中在枢密院手中”。

材料二

中国英国
万历(1573—1620年)年间,“河西务进店有商税矣,出店又有正税。”
万历二十六年(1598)之后,向全国各地派出矿捐税使,税使或征市舶,或征商税。自税使纷出,而富商之衷足者十二三矣,及税额日增,而富商之衷足者十六七矣。
亨利七世“喜爱财富,不忍商业凋零”,为了发展海外贸易,他对造船业实行津贴政策;积极鼓励海外殖民活动和探险活动。伊利莎白一世积极支持各种海外贸易公司建立,继续推进应该呢绒工业的发展……客观上加速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经济条件。

(1)据材料一,概括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枢密院的不同职责。

(2)据材料二,归纳16世纪中英两国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走向。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代夏作民主。”
——《尚书》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材料三: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中国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清末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思想核心。
2016-11-18更新 | 2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历史卷

5 . 政治妥协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摘编自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材料二: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来已有学者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辛亥革命这场“大妥协”。
(3)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2023-08-05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恩格斯在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时指出:“为了取得即使是那些当时已经成熟而只待采集的资产阶级的胜利果实,也必须使革命远远的超出这一目的……在这种过分的活动之后,必须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历次动荡之后,新的中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


(1)1789年至1791年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有哪些?
(2)1793年,法国革命为什么“远远超出了”1789年的革命成果?
(3)1794年至1815年,法国资产阶级是怎样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021-08-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高中2017届高三10月零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表中所列重要史实,提取至少两条相关信息,归纳一种历史进步潮流,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概述与评价。(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对历史潮流的论证准确和评价精炼
2020-01-07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中学2019年高三11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四个国家政体的共同点。
2019-12-19更新 | 5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6届山西省吕梁市交城中学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
9 . 必做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材料二:“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材料三: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试分析“拆卸”时期的国内背景。材料二中旧体制“已拆卸”和“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分别指什么?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并以英国自身情况为例试分析这种方式对英国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019-01-30更新 | 6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10 . 西方的法治传统直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尔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

——摘编自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政体的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