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室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中立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师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2023-05-21更新 | 43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深刻地改变了日本传统的封建国家形态,是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起点。它是国内不同集团权力与利益重组和博弈的必然产物,外部渗透和干预进一步弱化了幕府统治的基础。明治维新从国家治理主体与中央政府财政体系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国家治理的权力工具选择等多个方面推进了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也给东亚各国带来了战争和灾难。这种国家治理机制为其扩展区域霸权创造了制度与国家竞争力的条件,使日本成为近现代东亚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关键性力量。在产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至今仍然阻碍着日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机制正常化国家。

——摘编自保建云《论明治维新对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概括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治维新给我们提供的国家治理的经验和教训。
3 . 发式服饰的纠结
材料一   新世纪伊始,彼得大帝就发表有关服装改革的命令,要求放弃传统俄国宽松长袖的衣服,学习西欧紧身、体现身体轮廓的服装,从统一制服做起,彼得大帝开始了大规模改革。日本政府破天荒的宣布实行“散发脱刀令”,强制民众剔掉发髻,发布断发、易服、食肉等行政命令,并发布几十种文明开化小册子,以改革封建时代的风俗习惯,把社会生活的西方化推到极致。
材料二   康有为提出“断发易服”时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学者余音评价说:“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
材料三   清末新政期间,为了经武振军,清政府不得不用西法操练新军,并学习西方军队服制。练兵处“参酌成规,体察时势”,规定军服都用开襟式结以纽扣,其长齐两胯之圆轴骨为度。“凡制造各衣裤,必须舒展合体,于操作运动,务求利便,裁做宜酌采西式缝纫,务求坚实。”
材料四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通令全国剪辫,令云:“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五   1905年,孙中山在新加坡与同盟会华侨会员合影,14人均着西服或学生装。

材料六 孙中山解职临时大总统时对南京参议院议员们说:“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须改良进步,始能与世界各国竞争。”1912年10月3日,“男女礼服服制”公布,之后民国政府又公布《地方行政官公服令》《推事检察官律师书记官服制》《承发吏庭丁服制》《监狱官服制》等等,都规定实施新制服,但衣料要用本国丝织品或毛织品。
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俄、日两国的改革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服饰发式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说说倡行改革的目的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剪发易服”的看法。
2016-12-13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三周周周清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22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担心丧失“民心”,可又害怕真正彻底的土地革命,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
材料二 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
——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日本农业改革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潍坊第一中学高三4月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