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64年的俄国司法改革导致社会动荡,各阶层矛盾激化,某些社会改革激进分子开始倾向于使用武力。1878128日,俄国民粹派女革命家查苏里奇试图刺杀圣彼得堡总督特列波夫,致其重伤。查苏里奇依律应当被判绞刑,但最后却被无罪释放。该案件的判决结果是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几项重要成果的典型表现。第一,在查苏里奇案件中,法官与行政权力形成对立或独立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查苏里奇的最终胜诉。第二,在查苏里奇案件的审理中,审判过程完全公开,社会各界人士都被允许旁听。第三,根据改革法令,被告有权聘请辩护律师,律师享有辩护权,并且要求律师必须有社会良知,查苏里奇案也正是因为有这一制度的保障,才使律师得以为查苏里奇的革命行为进行辩护。第四,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司法大臣运用新法案赋予的权力,组建了一个由中下级自由主义官员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陪审团。如果没有陪审制度,那么查苏里奇的命运将极有可能截然相反。

——摘编自王海军《转型期司改的成就与困境——俄国“查苏里奇刺杀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查苏里奇刺杀案”审判体现出的1864年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864年俄国司法改革。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上半叶, 美国领土不断向西扩张,北部的资本家同南部的奴隶主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西部土地和人口的斗争。到19世纪50年代,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斗争越来越激化,黑奴制成为斗争焦点。1860年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林肯当选总统。1861 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签署了《没收法案》,决定将叛乱分子的奴隶作为财产没收并予以解放。为了扭转内战初期北方的失利,1863 年1月1日,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通过了禁止奴隶在美国存在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修正案的通过表明,美国从法律上彻底埋葬奴隶制度。这一胜利和林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也是美国人民长期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陈书明 《林肯和黑奴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废除黑奴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林肯废除黑奴制度。
2022-01-18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制度变革中的制度内容与制度形式的关系状态,即制度内容与制度形式的“变”与“不变”,我们可以把历史上的制度变革模式归纳为三种不同的范式:第一种模式是原来的制度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原有制度行使的职能和程序在实质上却没有什么变化,这种模式可称之谓“新瓶装旧酒”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原有的制度形式和制度内容被新的制度和形式所取代,可称之为“新瓶装新酒”;第三种模式是传统的制度形式得以保留,但制度内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旧瓶装新酒”模式。

——摘编自叶剑锋《制度形式与内容的“变”与“不变”》


根据制度变革中制度内容和制度形式的关系,结合世界史的内容选择一种模式提出新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7-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七高级中学(长安区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8月,明治政府颁布《学制今》,把全国分成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划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划分为310个小学区。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在教学内容方面,仿效法、美等国,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1880年修改后的《教育令》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同时期颁布的《小学教员须知》指出:“教人以善良比教人多识更为重要,故为教员者,更应致力于道德教育,使学生忠皇室,爱国家。”1886年颁布的《学校令》明确规定实行小学四年义务教育制。1900年,明治政府废除小学征收学费的规定,1907年,又把小学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为六年,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8%。

——摘编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小学教育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小学教育变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日本颁布的《学制》,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理论进行整合;1879年颁布《教育令》和《学校令》,则是汲取了美德教育法律的营养。1890年,政府颁布《教育敕语》。它是由天皇以自己的名义亲自签署颁发的,而不是由大臣签署。全文如下:

“朕,念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也。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望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律己、博爱及众、修学问、习职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而广行公益,开辟世务,常遵国宪,时守国法,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可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斯道,实乃我皇祖皇宗之遗训,子孙臣民俱应遵守,使之通古今而不谬,施中外而不悖,朕厥几与尔臣民俱拳举服膺,咸一其德。”

——摘编自崔硼《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法治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教育敕语》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治政府《教育敕令》的主要影响。
2021-12-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政府以发展生产为目的对国民实施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近代教育改革。明治政府于1871年设立文部省,统管文化教育事业。1872年,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和《关于奖励学事的指示》,开始了有纲领有计划的教育改革。《学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要从小学抓起,同时,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改革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日本仿效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国内,取代了传统的“四书五经”的儒家封建思想。明治政府在初等教育基础牢固之后,重就转向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上。由于取消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区别,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1890年以明治天皇名义颁发《教育敕语》,力图将近代教育纳入以宣扬忠君爱国为灵魂的道德教育轨道。

——摘编自贺小飞《浅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治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制度的长处与优势是与发展阶段紧密联系的,没有一种制度是可以亘古不变的,没有一种体制是不需要变革和改进的。俗话说,时过境迁。时代变迁、环境变化以及任务改变,都会影响和改变制度与体制的效率。因此,要保持一种制度与体制的活力和效率就必须不断改革,以保持和提高制度与体制的适应性。“改革永远在路上”,是一种十分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摘编自房宁《中国制度的优势与短板》


根据材料,试从制度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言之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1871年11月,明治政府派出一个由岩仓具视为正使,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为副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使节团回国后主持朝政,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明治政府重视教育,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设定“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普及教育目标,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思想文化界也十分活跃,翻译出版了许多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著作,也撰写了一些提倡文明开化,宣传启蒙思想的作品。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文明开化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1835-1901)的《劝学篇》出版于日本明治维新初期西化、启蒙思潮占主导地位之际。他运用天赋人权的理论,从自由、平等的角度对儒家的名分论和忠孝道德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认为这样的道德“归根结底是让他人之魂占据我身”。他反复强调汲取西方文化不能只重外表,主张启发人民的平等意识,培养人民的独立品格,鼓励人民的怀疑态度,激发人民的自由追求。

材料二左右了清末教育现代化取向的张之洞(1837-1909)著《劝学篇》时,中国正处于甲午战败后。维新变法思潮已经兴起并呼声很高,顽固派透过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更坚定了以祖宗之法治国求强的主张,反对学习西方。他的劝学如其本人所说:既要正人心,又要开风气。他从本末的角度,认为儒家的圣道即伦纪、心术,是不变的本学,是优于西方的。以此看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民权说则“不可行也”,是“无一益而有百害”的。他认为“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

——摘编自桂勤《从<劝学篇>比较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人才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泽谕吉、张之洞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福泽谕吉、张之洞撰写《劝学篇》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并谈一谈你的认识。

2017-04-1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大学区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