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结束后,人们对于理性的信仰已经衰落,但以福泽谕吉(18351901)为代表的日本国内知识分子,仍然坚定地信仰“进步”这一观念。这一信仰也导致了他们对于中国的负面结论:颓废和落伍的反面教材;是日本实现脱亚入欧的桥梁。福泽谕吉因此认为,日本实现开化的源泉在于西方。福泽谕吉倡导“文明开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促使日本发展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和责任感的公民。福泽谕吉偶尔也提倡男女平等,但是仍然认为女性的主要地位在于家庭。他认为不可赋予政府过多权力。由于对政府持怀疑态度,他不出任任何政府职务,致力于著述、办报、办学。在福泽谕吉看来,独立自主之于国家和个人,后者才是前提与基础,而个人的独立自由将会促进国家的富强和民主。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日本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福泽谕吉的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又有哪些必须批判?
2024-05-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恭亲王奕䜣等奏请筹办洋务,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危局,从而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也是近代科学技术传播和各类近代企业陆续兴办的过程。然而,总的来说,当时的清皇朝并没有明确的近代化意向。事实上,甲午战前洋务企业的开办,新式军队的建立以及绝大多数新式学校的创办,大都是得之于地方督抚。而且,当时中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非常落后,兴办近代企业,势必要依赖外国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乃至技术人员和信贷资金。一些洋务派官僚又不思振作,甘愿听任外国人的摆布。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瞄准那些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组织和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如国立物理研究所(1873年),国立化工研究所(1878年),国立机械研究所等。俾斯麦本人对当时的尖端科技“电的进军”的意义并不理解,但他却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的世界高新科技。德国人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同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促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起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德两国现代化起步的认识。
2021-08-05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启蒙者和教育家。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1885年,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宣称:“我日本国土虽位居亚细亚的东边,但其国民的精神已脱去亚细亚的痼陋而移向西洋文明。然而不幸的是近邻有两个国家,一个叫支那,一个叫朝鲜。这两国的人民为亚细亚流的政教风俗所培育,与我日本虽无大异,但或许是因为人种的由来有所不同,处于同样的政教风俗中,其遗传教育之旨却有不同。日支韩三国相对而言,支韩更为相似,此两国的共同之处就是不知国家改进之道,在交通便利的现世中对文明事物也并非没有见闻,但却视而不见,不为心动,恋恋于古风旧习,与千百年前的古代无异。……如今支那朝鲜对我日本没有丝毫助益,而且在西洋文明人看来,三国地理相接,有时甚至将三国同样看待,以评价支韩的标准来评价日本也并非不可能。……间接地会成为我外交上的障碍,是我日本国一大不幸。故今日我国之上策,与其坐等邻国开明而共兴亚细亚,毋宁脱其行伍而与大西洋文明共进退;与支那朝鲜接触时,也不必因为他们是邻国就特别客气,而以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与恶人交友就难免恶名,我们日本要从内心里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摘编自《福泽谕吉全集》等


(1)据材料,概括指出福泽谕吉在日本宣扬“脱亚入欧论”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福泽谕吉“脱亚入欧论”的影响。
2021-06-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5195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