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获得了哪些权益?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观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
2 . 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关于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俄历1861年)3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1868年,明治政府制定了“殖产兴业”的政策。1870年工部省成立,成为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中心。为了贯彻执行“殖产兴业”的方针,扶植资本主义成长,明治政府决定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1880年,政府以廉价“处理”方式,将国营企业转让给大资本家。到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戊戌年)五月十六日上谕云:“农务为富国根本,亟宜振兴。著各督抚督饬各该地方官,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切实兴办,不准空言搪塞。”

六月廿九日谕云:“训农通商,为立国大端,前迭谕各省整顿农务、工务、商务,以冀开辟利源,各处办理如何,现尚未据奏报。著即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其各省府州县,皆立农务学堂。”

七月十三日谕云:“现在讲求商务,业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并谕令上海、汉口试办商务局,拟定办法奏闻,现尚未据奏到。商会即商务之一端,著刘坤一等,归案迅速妥筹具奏。”

——摘编自(清)宋玉卿《戊壬录》


(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评述“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3)材料三中清政府在兴办实业的内容方面与日本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从策略的角度说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改革及社会转型的建议。
2021-08-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四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社会通过改革不断进步,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王安石推行新法具有怎样的精神?并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得失。

(2)阅读材料,完成下表。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相同点

依据

时代相同

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相同

结果相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节选)


(3)上述材料中,邓小平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哪些内容?结合所学,说明南方谈话发表的重大意义。
2020-05-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4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帅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其他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利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材料三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如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3)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任选一种描述理由)
2019-11-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关于1873年俾斯麦对日本赴欧美考察团的谈话片断
“方今世界各国,虽皆声称以亲睦礼仪相交往,然彼此全系表面文章,实用强弱相凌,大小相侮……彼此之间所谓公法。虽号称保全列国之典章,然而一旦大国争夺利益之时,若与已有利,则依据公法,毫不改变,若与已不利,则翻然诉诸武力,故无常规也。小国孜孜省顾条文与公理,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尽力保全自主之权,然遭其簸弄凌侮之政略,则每每几乎不能自主。是以(普鲁士)慷慨激奋,一度振兴国力。欲成为国与国对等之权实施外交之国。乃振爱国心,积数十载,遂至近年始达成所愿。”
——摘自远山茂树《日本近现代史第一卷》
材料2:“……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解决,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任何一个国家和一种力量,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来独自完成这个任务。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各国平等协商。……
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各国人民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
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各国应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
摘自江泽民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归纳指出俾斯麦对当时国际关系的判断。
(2)结合材料1简要评析俾斯麦有关国际关系的谈话。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的谈话对日本的影响。
(4)德国历史上曾出现了著名的社会主义理论家,他们是?其最突出的成果是?
(5)19世纪末,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请回答其原因是?
2016-11-18更新 | 7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靖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福泽谕吉《劝学篇》摘录: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第一篇)。
“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固然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是仰仗政府的法律保护,但是制定法律,保护人民本来就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不能叫恩惠。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作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作恩惠了。”(第二篇)
人民,对政府而言,具有主人和客人两种身份。一方面,其是国家的主人,参与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其又是国家的客人,服从法律,不得私自违反和执行。(第七篇)
政府,不应当压制人民追求自由的权利,不应当堵塞人民的言论自由,和作为主人的权利。人民和政府两者应当真诚相待,坦率沟通。否则,会产生“怨尤”的对立情绪,造成内耗,威胁稳定,贻害无穷。(第十三篇)
“看到西方创造了比日本好得多的文明状况,就把西方的一切都看作是好的,竭力效仿,而把日本的传统一概抛却,不加辨别,实在是‘东施效颦’。现在我们正处于混杂纷乱之中,必须把东方和西方的事物仔细比较一下,信其可信,疑其可疑,取其可取,舍其可舍。虽然疑信取舍得宜并非易事,而我辈学者责无旁贷,不可不以此自勉。”(第十五篇)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福泽谕吉的观点。
2016-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意志帝国没有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全面的议会民主制是非正常现象,因为政治与经济应该步调一致。德国形成的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为转移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他们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导致了帝国的瓦解与一战的灾难。

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鉴于英、美、法等民主国家也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的事实,我们很难保证,德意志帝国实现了全面议会制民主制就不会走上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

正如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培代指出,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帝国主义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而且也是广大民众(“小人物”)的帝国主义,普通民众也狂热地支持对外扩张。

——摘自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

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于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概括材料一、二对1861年改革结果的看法,并据此归纳历史认识(或历史阐释)的特点。

2017-06-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全球通史》评述:“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从材料可判断,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
A.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全盘西化,全方位地学习D.对西方文明完全排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