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861年俄国沙皇签署法令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但要向地主交纳赎金,且受村社制的束缚,农民自由择业、迁居受到限制;1872年日本天皇宣布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新兴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保证农民人身、移居及职业的自由。据此推断(     
A.日本在改革前经济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俄国
B.俄国由于沙皇专制统治导致十月革命的爆发
C.日本和俄国的改革因内容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D.两国改革不同程度推动了各自资本主义发展
2023-04-01更新 | 78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秦武公把邽、冀直接纳入国家行政体制之内,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去主持政务。至商鞅变法时,秦国普行县制于秦国全境,共设了31个县。秦并天下后,作为统一的封建国家,其领土空前广阔,将郡县制推行至全国。秦朝以法治国,大量任用并重用法家人士,作为法家重要人物的李斯希望强化君主专制,强调严刑峻法,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李斯个人及其代表的政治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中国郡县制的产生与演变过程》等

材料二   1869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版籍奉还”令,版籍奉还,就是要诸侯向政府交出对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领主所有权。版籍虽然归还了,但藩主仍是藩的行政长官,而且藩主仍旧控制着征税和军令的权利。1871年8月,岩仓具视等人调集一万御亲兵于东京,进行武力威慑,召集56藩的原藩主到东京,当面宣布了废藩置县诏书,并表示他们必须强制在东京居住,领取国家俸禄。在明治维新运动中,明治政府先后废除620多个藩地,共设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日本中央政府任命。虽废藩置县,但长州藩、萨摩藩、肥前藩、土佐藩,这四大藩帮的藩主依旧有着极高的政治话语权。

——摘编自《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废藩置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废藩置县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日两国历史上设置县制共同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政府以发展生产为目的对国民实施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近代教育改革。明治政府于1871年设立文部省,统管文化教育事业。1872年,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和《关于奖励学事的指示》,开始了有纲领有计划的教育改革。《学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要从小学抓起,同时,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改革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日本仿效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国内,取代了传统的“四书五经”的儒家封建思想。明治政府在初等教育基础牢固之后,重就转向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上。由于取消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区别,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1890年以明治天皇名义颁发《教育敕语》,力图将近代教育纳入以宣扬忠君爱国为灵魂的道德教育轨道。

——摘编自贺小飞《浅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治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4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后期的德国,“不管人民好恶与否,表述怎样,以服从为特点的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普鲁士国家的发展过程之中”,从而要求“臣民必须绝对服从这位‘受命于天’的‘公仆’的摆布”。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未能突破旧体制的束缚B.宪政思想影响体制构建
C.强调君权来源的神秘性D.注重对政治权威的维护
2021-06-12更新 | 54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图。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④②①③C.①④②③D.②③④①

6 . 材料 村社是俄国长期存在的一种农村基层管理机构,在农奴制改革前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1861年改革后,村社发生了新变化,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参加村社大会愈益具有普遍性;家长代表制原则日益受到削弱,进一步扩大了村社内部民主的基础。村社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甚至在一些村社还提出开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申请。村社制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古老传统,正是1917年政治文化的基础

——摘编自(俄)普·恩·兹里亚诺夫《十月革命与农村村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村社发展的新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村社改革的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易法有“平物价,通有无”、“抑兼并”的初衷,但机制的实质恰是减少商品流通量,剥削商人,将商人的利益“归之公上”.……作为王安石发展商业的一项长期政策,政府财政的压力迫使市易法走向商业垄断的官营道路。大规模的官营垄断必然是低效率的,官营垄断如要运营下去,就不能亏本,就只能依靠超经济的行政力量剥削消费者和商人,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低水平

——周筱赟、陈志广《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材料二   由于日本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军事工业又占有极大的比重,加之经营庞大的国营企业经常亏损。1880年,明治政府决定将以国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国营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明治政府“处理”国家工矿企业,价格极为低廉,实际上几乎等于无偿转让。

——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推行市易法的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政府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原因及其主要措施。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官(国)营经济弊端的整体认识。
2019-04-23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8 . 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较,其显著特点为
A.国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
B.内阁只对天皇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内阁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D.国家元首是军队总司令
2019-04-23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9 . 日本1870年的地理教科书《舆地志略》中对比中日两国:“贵古贱今,妄自尊大,自称中华,视外国为夷狄禽兽,屡失信于外国,虽蒙其侮辱,却依然固守旧习……止步于数千年前之开化之域”;“方今我邦,朝纲一振,转为开化之方向,国势将大为隆盛,是东洋诸国中,绝无仅有之类”。这段文字
A.显示出西方文明观念影响日本
B.体现出强烈的海外扩张意识
C.尚未突破传统的儒学华夷观念
D.客观分析了中国的旧习弊端
10 . 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
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
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
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
2019-04-18更新 | 2839次组卷 | 4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