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对王安石的关注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辽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国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

——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等


(1)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
2021-12-27更新 | 319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0-07-09更新 | 4972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普鲁士的传统中,应征者必须在大学里学习过三年法学,在法院里实习四年,通过两次严格的考试,才有资格担任高级文官,这就形成了德国高级文官明显的“法官型”结构。长期的学历教育和训练使得年轻人进入德国高级文官阶层时已近30岁,比他们在英国同行大5-6岁,在精力、视野和竞争意识方面略显不足。在19世纪的大学里,法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容克贵族、政府高级官员以及有产阶级的子弟,他们把学习法学作为将来从事文官职业的准备。1898年7月31日,一个由内政部副大臣领导的专门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指出大学应开设专门行政法、经济学和财政政策讲座,并使大学生有机会在假期里参加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题研究班,并且建议将应征者在法院里的实习期减少到一年,将在省级行政部门工作的年限增加到3年。1906年,普鲁士正式通过了以该委员会1898年报告为基础的改革法令.

——摘编自王扬《19世纪未20世纪初德国高级文官状况试析》

材料二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于6月23日颁布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的诏书,宣布以后乡试、会试等一律改试策论。随后又多次颁布诏书,调整了乡试、会试三场考试的内容,将史论与政论列为第一场,时务与实学列为第二场,“四书五经”列为第三场。

——摘编自关晓红《清季科举改章与停废科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鲁士高级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鲁士高级文官制度改革与光绪皇帝科举制改革的共同之处。并分析产生的共同影响。
4 .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民主政治又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美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系乱”“过度民主”的感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国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综合材料二、三,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来。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

——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
2020-07-12更新 | 258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0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亚历山大作这决定时也受到许多贵族的鼓励,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俄国史学家尽管一致承认列宁有关革命形势的概念是正确的,但围绕如何解释这种概念仍有分歧。德国史学家全面否定这种概念,认为涅奇金娜提出的农村大量骚动对政府有关农民问题的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施拉姆认为,改革前几十年的种种情况并非证明“沙皇和贵族坐在火药桶上”,更不能够谈什么农民革命,只是一小部分农民愤愤不平,而穿上军装的昔日农奴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忠心耿耿地为自己祖国和自己沙皇”作战。

——摘编自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
(2)材料二中德国与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史学争议问题?

7 . 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7-08-04更新 | 144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