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0年到1900年,法国铁矿、铸铁和钢的发展起伏很大,尤其是在1848年、1871年下滑明显,1875年后,这种起伏现象就没有了。德国经济以军火工业为基础,克虏伯、西门子都是第一流的大军火商,每当对外战争扩张顺利时,工业便如飞箭似地发展,反过来,为刺激经济发展,又需要加快对外扩张的速度。这种恶性循环互为因果,直到把国家引向失败,经济彻底崩溃为止。德国经济发展很快,但国民生活水平发展相对缓慢。

——摘编自钱乘旦《走向现代国家之路》

材料二: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679亿元,2017年达到827122亿元。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1978年上升406%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连续8年快于城镇。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9位,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979倍,居世界第一位,外商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974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85%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法、德经济发展的特点,并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角度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法德相比,中国现代化之路的突出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治政府在《学制令》颁布后,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教育系统,摒弃了“四书”“五经”,以“实学”为基本教育内容。同时,迅速建立起了近代教育体制,依托精英云集的大学,产生了以本国人研究为主体的“日本科学”。1871 年10月,明治政府命大臣兼外务卿岩仓具式为全权大使出访欧美诸国。政府重金聘请外国科技人才作为国内大学教师和工业技术人员。日本政府通过财政开支来引进先进工业设备和技术,并将产业技术向民间推广。明治天皇发布诏书,督促并鼓励华族带头赴美留学,要求他们学习西方的文物制度、工艺百科。为了鼓励留学,文部省于1873年制定了《贷款留学生规则》,并进行严格考试。黑船事件后,幕府末期一批重工业工厂、海军造船厂等近代军工厂相继建立,这些兵工厂配备了来自西方的制造装备。受西方的殖民威胁,为了快速实现“富国强兵”以与“万国对峙”,日本的科技政策向军事技术倾斜,产业技术有着强烈的军事色彩。

——摘编自安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科技政策改革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时期科技政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冶维新时期科技政策改革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秦武公把邽、冀直接纳入国家行政体制之内,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去主持政务。至商鞅变法时,秦国普行县制于秦国全境,共设了31个县。秦并天下后,作为统一的封建国家,其领土空前广阔,将郡县制推行至全国。秦朝以法治国,大量任用并重用法家人士,作为法家重要人物的李斯希望强化君主专制,强调严刑峻法,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李斯个人及其代表的政治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中国郡县制的产生与演变过程》等

材料二   1869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版籍奉还”令,版籍奉还,就是要诸侯向政府交出对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领主所有权。版籍虽然归还了,但藩主仍是藩的行政长官,而且藩主仍旧控制着征税和军令的权利。1871年8月,岩仓具视等人调集一万御亲兵于东京,进行武力威慑,召集56藩的原藩主到东京,当面宣布了废藩置县诏书,并表示他们必须强制在东京居住,领取国家俸禄。在明治维新运动中,明治政府先后废除620多个藩地,共设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日本中央政府任命。虽废藩置县,但长州藩、萨摩藩、肥前藩、土佐藩,这四大藩帮的藩主依旧有着极高的政治话语权。

——摘编自《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废藩置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废藩置县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日两国历史上设置县制共同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认为,能使用汉字的人才是有学识的。伴随着和学的兴起,大多日本人认为汉字是阻碍国家繁荣富强的绊脚石。于是,日本出现了文字改革的高潮。在改革过程中,日语音节少、结构单一,同音词、异义词非常多,而西方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都是全新的知识,用现有的词语不足以表达。因而,他们便利用汉字强大的表意功能和造词能力,创造了大量新的汉语词汇,如:政治、经济、物价、文化、天体等涉及到各个领域的词汇。除此之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字已根植于日本的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它与假名共同承担着记载日本文明的任务。近代以来,汉字不仅依然作为日本最重要的文字被广泛使用,还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陈月娥《日本近代文字改革论中的中国与西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字在日本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1-04-27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治政府在改造寺子屋旧教育的基础上完成了近代教育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幕府后期日本各藩虽大力兴办藩校,但只能满足贵族、上层武士阶层的教育需求。寺子屋教育初期主要根据平民的现实需求,培养民众的谋生手段以及读书识字的能力。到江户后期,幕府为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了寺子屋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江户时期的寺子屋首次向女子敞开大门,为平民女子创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1872年日本学制改革是在寺子屋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实际的情况需求,利用现有的寺子屋和教师人员与设备,改造或合并成新式小学;或者废除原有的寺子屋建立新式小学。学制改革推行之后,寺子屋教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日本近代教育的前身,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

——摘编自魏雅榕《日本近代初等教育的基础——寺子屋教育》

材料二   为“求知识于世界”,187111月,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的数以百计的庞大代表团赴欧美考察西方文化教育制度,岩仓具视一行出国时选派一批留学生随行。1873年官派留学生达250人。留学生回国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日本政府雇用大批外籍专家从事各个领域的工作。从1860年至1914年间,日本聘请的外籍专家中,单有姓名可考的就在1100人以上。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有关小学教育员名称及待遇的“敕令”中准予小学教员享受等同判任文官的待遇。1880年修改后的《教育令》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1890年日本天皇亲自颁发了《教育敕语》,其中心思想也是宣传“大和魂”,要求臣民应忠于天皇。

——摘编自文天植《谈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教育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寺子屋教育的特点,并概括指出对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后期,儒家文化对日本国民教育路径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影响。1879年,明治政府颁布《教学圣旨》提出,着眼于国民在“文明开化进程中”研读西学而忽略传统社会风俗及道德品行可能带来的风险,强调应以儒学的“仁义忠孝”为教学根本。1883年,文部省向各府县公布《小学修身书编写方法大意》,强调“遵循万世一系天壤无穷之国体观,养成尊王爱国的精神;道德教育需基于儒教精神,在小学中采用欧美的道德教育将会有很多弊端”。1890年,《教育敕语》作为诏书由天皇直接下达给国民,奠定了儒学文化在国民道德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强调国民对于天皇的绝对服从和奉献。

——摘编自杨达《儒家文化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国民教育路径》


(1)根据材料,分析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在国民教育中重视儒家文化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儒家文化对日本国民教育路径产生的影响。
2022-06-07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建立日本自己的科学体系,日本政府不惜重金聘用有真才实学的外籍专家,1879年外聘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少见的。明治政府先后建立了电气研究所、工业实验所、中央试验所等14个大型研究所和各种专业研究学会12个,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开展科学技术研究。1877年井上胜主持京都一一大津铁路设计施工工程,开创依靠本国技术力量自建大型工程的新局面。东京大学自建立之时就重视加强理、工科的基础研究,19世纪90年代初研究成果不断产生。如田边朔郎的琵琶湖疏水工程、宫原二郎的水管式锅炉在国际上均获得较高评价。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加强科技发展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深刻地改变了日本传统的封建国家形态,是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起点。它是国内不同集团权力与利益重组和博弈的必然产物,外部渗透和干预进一步弱化了幕府统治的基础。明治维新从国家治理主体与中央政府财政体系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国家治理的权力工具选择等多个方面推进了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也给东亚各国带来了战争和灾难。这种国家治理机制为其扩展区域霸权创造了制度与国家竞争力的条件,使日本成为近现代东亚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关键性力量。在产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至今仍然阻碍着日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机制正常化国家。

——摘编自保建云《论明治维新对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概括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治维新给我们提供的国家治理的经验和教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 年,日本进行了由天皇亲自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运动。政府将教育发展看作是“文明开化”的中心任务,在财政上对教育的投资毫不吝啬。据调查,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885 年 1.8% , 1890 年 2.1% , 1910 年 2.3% 。在国家和地方行政费用中的比率始终占到 10% 左右。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从 1880 年至 1910 年平均占比 23% 左右。教育没有门第、财富之别,对每个人都打开了大门,只要你通过刻苦努力,就能够获得知识和学历,并提高社会地位。同时,国内的资本家、工商业者也都意识到,只有提高工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日本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不仅提高了国人的基本素质,更为以后尤其是二战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简析日本教育改革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10 . 材料 村社是俄国长期存在的一种农村基层管理机构,在农奴制改革前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1861年改革后,村社发生了新变化,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参加村社大会愈益具有普遍性;家长代表制原则日益受到削弱,进一步扩大了村社内部民主的基础。村社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甚至在一些村社还提出开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申请。村社制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古老传统,正是1917年政治文化的基础

——摘编自(俄)普·恩·兹里亚诺夫《十月革命与农村村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村社发展的新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村社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