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二 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矣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材料一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2)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哪次革命?此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我国为推进国家统一,在港澳台问题上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它最早依据哪一法律文献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确定下来?
(5)请你谈一谈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2 . 某国首都广场矗立着一座塑像,纪念一位解放了千百万农奴的改革者。这位改革者是(       
A.彼得一世B.亚历山大二世C.明治天皇D.俾斯麦
3 . 在美国南北战争纪念雕塑中,南北方的将士都被雕塑成正气凛然、精神抖擞、英勇奋战的形象。这样雕塑的原因是
A.雕塑师是个北方的民主主义者
B.雕塑师是南方的共和主义者
C.考虑不伤害南北双方以利于民族融合
D.现代主义艺术的广泛使用
2019-05-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7月9日是“黑船来航”事件纪念日。每年这一天,位于东京湾入口处的横须贺都会举行“开国祭”,以纪念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这一纪念活动表明“黑船事件”
A.开启了日本的近代史
B.开启了日本工业革命的进程
C.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D.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德皇威廉一世命人制作的德皇加冕仪式纪念油画。在皇帝的要求下,画师将俾斯麦画成了在场唯一一名着白色戎装者。德皇提出该要求当是基于俾斯麦
A.是缔造德国统一的功臣B.是缔造德国民主的元老
C.率军打败了拿破仑一世D.建立了德意志海上霸权
6 . 对叩关者是礼赞还是指控?日本人对“黑船来航”的历史态度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观察视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3年7月8日,时任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的佩里率4艘黑色军舰,载炮七十三门,闯入浦贺港。他将美国总统的亲笔信递交幕府。美国总统在信中说道:日美两国都物产富饶,太平洋虽宽阔,蒸汽船十八个昼夜既可抵达日本,互通有无,对双方都有好处。另外,美国船只出海捕鲸,常航行到日本近海。这些船只或遭飓风,或遭海难,搁浅日本海岸之时,希望日本能为船员和货物提供避难场所。第三,美国去往中国的蒸汽船,需消耗大量燃料、食物和淡水。希望日本能开放一两处港口,方便船只靠岸、修理,船员上岸购买补给。

——(日)三谷博《黑船来航》

材料二   


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佩里公园。当年由佩里率领的黑船登船的地点,竖立了一座佩里登陆纪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

在佩里公园里,每年都有由民间组织的开国纪念活动,人称“黑船祭”。在纪念表演活动中,当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态出现。

材料三   旅日作家李长声曾经指出:“中国人看日本,有几个毛病。一个毛病是习惯用中国人的眼光和心思一厢情愿地诠释日本”。厌恶日本的,凡事都说日本坏。喜欢日本的,“凡事都说日本好”。为迎合这些人的心理需求,各种耸人听闻的讲法,便以讹传讹地泛滥开来。另一方面,中国人又习惯用殖民、侵略、反帝、反封建等叙述模式,去理解日本近代史。因是削足适履的操作,在很多问题上难以自圆其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总统亲笔信所要表达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幕府的应对之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人为佩里树碑立传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如何才能避免“中国人看日本,有几个毛病”的问题?
2019-11-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修)
7 . 为纪念俄罗斯农奴制改革157周年,2018年2月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一枚精制金币。金币的下方图案除了“1861”字样外,还有一条断裂的锁链。“断裂的锁链”象征着
A.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1861年改革并不完美
C.农民对改革并不满意
D.广大农奴从此获得解放
8 . 下图为2011年俄罗斯发行的“斩断身上的锁链”纪念金币。此处的“锁链”是指
A.沙皇专制度B.农奴制度
C.“村社”制度D.黑人奴隶制度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将扩充军队(不管有没有议会的支持),以任何一个借口向奥地利宣战,把德国统一在普鲁士的领导之下。
              ——俾斯麦上台前给朋友的一封信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上台后普鲁士与奥地利交战的重要战役,并分析这一战役的意义。
材料二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不能,也不愿意容忍这样。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对我们来说,没有巨大威力,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11日的演说
(2)材料二中皮洛夫的演说表明了德国怎样的外交倾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国对此在外交上作出了什么调整?这种调整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德国第一次统一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
材料四 在德国,我们知道是谁发动了战争,我们承认自己的历史罪责,并严肃地承担这一历史责任。欧洲已经从战争中吸取了教训,作为德国人我们更不会回避这一责任。欧洲的公民及其政治家们有责任在欧洲及其他地方为避免战争、制止战争及恐怖势力作出努力。
——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四,概括德国领导人对历史问题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态度有何积极意义?
2016-11-18更新 | 4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