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1·江苏南通·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上半叶,农民对能使明天更美好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兴趣。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给领地农民的处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农民不仅摆脱地主统治获得了自由……社会地位则日渐提高。一个人是否有威望,在很大程度上决于他的经济状况,他所担任的公职、所受的教育、同颇具影响力的人们的关系及其个人能力。就对财富的崇拜而言,便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富裕农民受人尊敬,常有人前去讨教。

——摘编自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给农民带来的“新的变化”。
(2)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2021-08-08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村社制度是俄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组织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俄国村社制度是中世纪后自发形成的,并在 19世纪中叶前的俄国农村长期占据主体地位。村社的土地由成员共同拥有,依据内部约定俗成的惯例在成员中定期平均分配,强调平均主义。村社管理分为两个层面,"立法"层面是由村内德高望重的长者组成的"长老会议"制度,日常生产生活管理层面的最高权利机构是村会,由村内各户家长组成。……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带来了根本性变化,村社组织的官方机制得以强化并占据主导地位,村社的政治、社会与经济的二元职能逐步消亡。长期以来农民的生活世界依靠集体主义的团结一致精神强行支撑运转的传统被打破,在思想观念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农民独立个性意识的增强。

——摘编自范鹏,陆雷《俄国村社制度变迁及其对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制度的变化。
(2)结合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分析村社组织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3 . 日本人好学求知,“择善而从“,是日本富强昌盛之根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文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材料二   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铜铁工业和造船业。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行业。少数富裕家族,即财间,以这种方式扼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发展工业之路上的独特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020-05-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l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1)有学者指出,l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材料二   1870年,日本民部省提出:士、农、工、商同受国家保护,士、工、商不纳税,而让农民承担重税是不公平的,“必须减重增轻,使天下民产得以平均”;l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

——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2)依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是什么?这种政策对当时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明治维新不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而引起的革命,而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立足于民族主义的“文化革命”。一位被恢复权力的年轻天皇的诏书被用来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以及法律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学校制度的创立,西方音乐、文学和会计的采用,以及新银行、新工厂的建立,与一支近代军队、一部宪法和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同时并进,都是革命的目的。

——(美)弗兰克·吉布尼《明治:一次文化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
(4)日本明治维新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俄国1861年改革某种程度上则主要是庄于“社会内在的成熟引起的”,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米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米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2019-01-30更新 | 118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江苏卷)
6 . 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据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

材料二: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

——《教育敕语》(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有利于这些变化的政治、教育改革措施。
(2)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22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