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国的建立,在欧洲广泛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初在反对拿破仑一世的解放战争中,一些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主张把居住在欧洲境内的所有日耳曼血统的人统一到一个民族国家之内。普法战争使德国完成了统一。19世纪60、70年代,以操德语或日耳曼语的居民实现政治统一为目标的理论和主张,后来发展为反映德国大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扩张野心的沙文主义思潮,又名“泛日耳曼主义”、“泛德意志主义——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出现了各种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团体,最有名的是1891手成立的泛日耳曼同盟(又译泛德意志同盟——同盟的机关报《泛日耳曼报》炮制和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学说和理论。

——摘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以北美为例说明“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独立后的美国在民主法制道路上是怎样不断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前后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不同影响。

2017-12-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年2月19日,经过漫长而迟缓的准备,农奴制被正式废除。农奴们大声朗读沙皇的声明,宣告他们成为自由公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至少在原则上,农奴们突然获得了自由,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封建制度一直拒绝给予他们的权利:包括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自由安排工作的权利,享有正当程序而公正的司法权。这些主要是象征性的公民权利。在当时的社会,沙皇做出改革的决定,更多是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意】安东尼奥•萨洛莫尼《列宁与俄国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皇改革“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2017-11-22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第7课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二 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阿里改革的主要目并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的观点的依据并指出对俄国现代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
2017-11-22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第7课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摘编自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摘编自《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编自列宁《关于纪念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抄录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反映的问题。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后的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不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而引起的革命,而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立足于民族主义的“文化革命”。一位被恢复权力的年轻天皇的诏书被用来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以及法律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学校制度的创立,西方音乐、文学和会计的采用,以及新银行、新工厂的建立,与一支近代军队、一部宪法和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同时并进,都是革命的目的。
——[美]弗兰克•吉布尼《明治:一次文化革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
(2)日本明治维新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俄国1861年改革某种程度上则主要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引起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2017-11-22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第8课 日本明治维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的体现。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这三次改革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各自作用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56年,查理四世为了谋求德意志地区诸侯对其子继承王位的承认,确立了帝国的七个选帝侯。他们分别是: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萨克森一维膝堡公爵、勃兰登堡伯爵、莱茵一普法尔茨伯爵以及波希米亚国王。最初,美因茨大主教是选侯召集人兼帝国摄政和首相,而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则长期担任德意志皇帝。1525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选帝侯腓特烈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随后,腓特烈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普士公国。此后,用腓特烈家族的国王,一直对内实行开明君主专制治国,不断进行农业、军事、法律和教育改革;对外则通过战争和联姻继承的方式不断增强普鲁士的实力。

——整理自《帝国的北斗——德意志七大选帝侯的故事》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普普士的工业在德意志地区占据绝时优势。1849年,代表德意志资产阶利益的法兰克福邦联议会通过宪法试图将德意志皇位授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但遭到了威廉四世的回绝。拒绝的原因有多种,表面上,他回复议会说没有德意志各邦国王的同意,他无法接受皇位。私底下也担忧会遭到其他邦的反对,担心此举会招致奥地利和俄国的军事干预。到了1862年,在普鲁士下议院会议上,针对许多议员反对增加军费预算支出的舆论,俾斯麦说道:“不要指望用演说和决议解决当前所面时的难题,我们在1848车和1849年就犯了大错。”

—整理自《俾斯麦》和《德意志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6世纪德意志选帝侯的特点,并概括腓特烈家族促使普鲁士实力不断增强的统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关于德意志统一的构想与1849年法兰克富邦联议会的构想有何异同。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化主义”意即“全盘西化”,是东方国家学习西方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偏向和弊病。在学习西方的实践中,一部分日本人逐渐意识到,既不能不顾日本国情,生搬硬套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寡藩时代的思想和传统,陷入“国粹主义”泥沼;既要努力实现与国际潮流接轨的现代化,又不能被“欧化主义”所同化。由此可见,如何创造日本的现代工业文明,明治政府面临三种选择“洋魂洋才”、“和魂和才”、“和魂洋才”。

——选自《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分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日本面临的三条道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最终选择的道路及其影响。
2016-11-27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第8课 日本明治维新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9世纪后期,虽然当时的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开始流传到了日本,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自身的性质……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有些格格不入。而德国历史学派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所谓古典主义,却似乎颇有市场。……在那个时期,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经济思想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并没有像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说英国等国家那样深远,毕竟明治时期的经济环境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雷鸣、项松《日本近代经济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之研究》

材料二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日本的主要经济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早在(克里米亚)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厦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采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旧制度。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进而又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在1917年投入俄罗斯工业的5亿英镑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由外国投资构成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就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与结果两方面,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克里米亚战争前后,西欧国家与俄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材
料二中“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旧制度”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第7课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