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6年8月,一位英国人在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较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从睡梦中觉醒。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

材料二 列宁高度评价了亚洲被压迫民族革命斗争的意义,他认为亚洲的觉醒是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泉源。“当机会主义者还在拼命赞美‘社会和平’,拼命鼓吹在‘民主制度’下可以避免风暴的时候,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泉源已经在亚洲涌现出来了。继俄国革命之后,发生了土耳其、波斯和中国的革命。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盛行及其‘反转来影响’欧洲的时代”。


(1)材料一中的“日本的胜利”、中国的“排外运动”、埃及的“狂热行为”分别指什么事件?
(2)材料一对东方的预见是否正确?对“东方觉醒”的原因分析是否全面?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所说的“极大的世界风暴”“反转来”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2 .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两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在诸多方面赶上或超过了俄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攘夷”这一强烈的目的意识,使维新领导者们的思想有着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认识到当时攘夷是行不通的,从而转向了积极的开国论,即通过学习西方,由“文明开化”“富国强兵”而最终实现攘夷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们一直没有忘记利用天皇的权威和民众的纯朴信仰来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

——崔世广《明治维新的思想历程刍论》

材料二   责任感和时代要求的结合,促使他(亚历山大二世)充满活力地在其任期的头十年中完成了改革的绝大多数工作。……在其统治末期,他成了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以及俄国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明确的思想……不知道该怎样把其基本保守的本能和19世纪下半叶现代化的要求协调起来。由于不能高瞻远瞩,所以,他在许多同时代人眼中……有时像个改革家,而有时则又像个改革的反对派。

——【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领导者思想的“两重性”。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在统治末期“悲剧性人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俄日两国改革中得出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5195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2019-03-27更新 | 564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检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联邦制作为一项基本国家制度,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7年《联邦宪法》生效后,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权限划分及相互关系已被初步确定。各州之间的社会经济事务以及对外关系和交往得到了协调,邦联时期的混乱局面得到改观。

材料二   早期联邦政府之所以建立了强势地位,主要归功于当时的联邦党人对所谓联邦主义的大力鼓吹和竭力推行……联邦制的定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19世纪中期,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1861—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积讯《论美国<联邦宪法>的长久存续》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联邦宪法》对“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权限划分及相互关系”作了怎样规定?这些规定具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联邦制得以确立和巩固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概括联邦制的积极作用。

6 . 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按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 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其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中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第五条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或2/3以上的州议会提出请求,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2018-10-03更新 | 8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8 .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叶以后,蒸汽机的轰鸣渐次改变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之前,埃及的教育十分落后,全都是宗教性的,缺乏世俗教育。各地有一些私塾,只教儿童背诵《古兰经》。高等学府只开设宗教、语言、伊斯兰教法律等课程。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院、农学院等,用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他还创办世俗学校,普及中小学教育;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材料二日本江户时代幕府的教育方针以武士为主要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经史、诗文、律令为主,不能适应近代化的需要。明治政府提出了“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校,成立了综合性大学。还派了许多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


(1)依据材料,概括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育改革对两国发展的共同影响。

9 . 材料解析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材料三: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农民不仅担负着沉重的劳役地租,而且也丧失了大部分的人身自由。……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农民状况进一步恶化。彼得一世不但从农民手中抽丁当兵,而且还让他们负担人头税。……在17世纪,当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新月异的时候,俄国资本主义几乎还没有出世。

材料四: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然而复新并不仅仅要求改变道德观念,祖国要求行动起来。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节选)

材料五:新华社广州2013年12月1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采取多种措施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重视产业结构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什么?商鞅变法践行了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

(2)戊戌变法是近代化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在哪方面进行了探索?它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

(3)从颁布法令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解放,此举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4)为复新美国经济,避免法西斯化,罗斯福率领美国行动起来了,该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中国人民以勇气和智慧创办了经济特区,它的创办有何意义?我国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6)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2018-02-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国的建立,在欧洲广泛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初在反对拿破仑一世的解放战争中,一些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主张把居住在欧洲境内的所有日耳曼血统的人统一到一个民族国家之内。普法战争使德国完成了统一。19世纪60、70年代,以操德语或日耳曼语的居民实现政治统一为目标的理论和主张,后来发展为反映德国大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扩张野心的沙文主义思潮,又名“泛日耳曼主义”、“泛德意志主义——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出现了各种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团体,最有名的是1891手成立的泛日耳曼同盟(又译泛德意志同盟——同盟的机关报《泛日耳曼报》炮制和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学说和理论。

——摘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以北美为例说明“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独立后的美国在民主法制道路上是怎样不断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前后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不同影响。

2017-12-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