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11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2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的扩展

史料一 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与他们的整体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官僚的升迁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而非门第出身。于是,19世纪3040年代,官僚中间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对即将进行改革的纲领及实施方式意见相近的人,当时被称为自由派官僚。自由派官僚分布在政府各部门,它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改革是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否定,对新制度和新思想的认同。俄国1861年改革既废除了旧的根本阻碍俄国前进的落后的农奴制度,又在此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为俄国的近代化构建了基本框架。

——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史料二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代替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史料一,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2021-08-10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5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021·陕西宝鸡·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桂荣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所以能够进行,除了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之外,与统治者高层对农奴制的弊端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有关。夏金霹在《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中的对立与斗争》一文中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改革道路斗争的产物。农奴制改革前夕,全国农奴暴动愈演愈烈。同情农奴的下层知识分子和民主革命者自发组织起来,他们主张推翻沙皇统治,彻底解放农奴。但由于着一股力量的孱弱以及沙皇统治的残酷,全国未能形成自下而上的农奴解放运动。韩东在《试析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一文中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改革加速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还改变了国家的道德环境,推动了社会思潮和民主文化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有它的不彻底性。改革保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之后土地缺乏现象加剧,农民的耕地大量减少,从而导致了20世纪初俄国农业经济危机的发生。

——姜红珍、沈为慧、何成刚《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必然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021-01-19更新 | 316次组卷 | 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二   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革的目标。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日本学习西方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