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时代初期所推行的一系列重大复兴举措。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经济基础方面的变革,并没有完全模仿西方工业文明的做法。1869年实行奉还版籍的改革,实际上是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将地方“治权”奉还中央政府。地税改革规定,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自由择业、自由迁徙;地税一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税额为地价的3%;一律缴纳货币等。明治政府让一切地租制度仍旧按幕府时期处理,征收最高额地租税,一般占农民收获的60%—70%。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只收租佃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地主阵营不断扩大。自耕农、佃农、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这便直接造成日本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匮乏,强烈地刺激着统治阶级疯狂地从事对外扩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地制改革的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地制改革的影响。
2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启蒙者和教育家。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1885年,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宣称:“我日本国土虽位居亚细亚的东边,但其国民的精神已脱去亚细亚的痼陋而移向西洋文明。然而不幸的是近邻有两个国家,一个叫支那,一个叫朝鲜。这两国的人民为亚细亚流的政教风俗所培育,与我日本虽无大异,但或许是因为人种的由来有所不同,处于同样的政教风俗中,其遗传教育之旨却有不同。日支韩三国相对而言,支韩更为相似,此两国的共同之处就是不知国家改进之道,在交通便利的现世中对文明事物也并非没有见闻,但却视而不见,不为心动,恋恋于古风旧习,与千百年前的古代无异。……如今支那朝鲜对我日本没有丝毫助益,而且在西洋文明人看来,三国地理相接,有时甚至将三国同样看待,以评价支韩的标准来评价日本也并非不可能。……间接地会成为我外交上的障碍,是我日本国一大不幸。故今日我国之上策,与其坐等邻国开明而共兴亚细亚,毋宁脱其行伍而与大西洋文明共进退;与支那朝鲜接触时,也不必因为他们是邻国就特别客气,而以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与恶人交友就难免恶名,我们日本要从内心里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摘编自《福泽谕吉全集》等


(1)据材料,概括指出福泽谕吉在日本宣扬“脱亚入欧论”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福泽谕吉“脱亚入欧论”的影响。
2021-06-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出国考察的使节团 康有为与《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材料三: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政变原因答客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日两国准备发起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的图片表明当时的中日两国在外部条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两国的最终命运有什么不同?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并说明理由?
2021-03-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材料明治政府大力倡导欧美式教育方针,要求华族、士族、平民及妇女等“一般人民”的子弟“必须从事于学也”,强制贯彻的“国民皆学”方针的政策。对于幕府时代的各种教育设施,明治政府加以重新编组和改造,以资利用。幕府创立的昌平黉、开成所、医学所等高级教育机构,几经改组、调整,在1877年4月合并为拥有法学、理学、文学、医学等4学部的东京大学;诸藩设置的280余所藩校被改设为中学;万余所寺子屋被改造成小学.在以上各类学校中,四民子女无差别地成为同校、同班的同学,接受教材划一的新式教育.武士长期垄断、身份等级差别鲜明的旧文化教育体制,成为历史的陈迹。

——摘编自宋有成《新编日本近代史》


(I)根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在推行教育改革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728月,明治政府颁布《学制令》,把全国分成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划分为32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划分为310个小学区。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在教学内容方面,仿效法、美等国,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1880年修改后的《教育令》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同时期颁布的《小学教员须知》指出:“教人以善良比教人多识更为重要,故为教员者,更应致力于道德教育,使学生忠皇室,爱国家。”1886年布的《学校令》明确规定实行小学四年义务教育制。1900年,明治政府废除小学征收学费的规定,1907年,又把小学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为六年,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8%。

——摘编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小学教育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小学教育变革的影响。
6 . 村社是俄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社会组织,是联系国家和民众纽带和桥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通过赎买土地的方式得到了解放,签订各种契约等还由村社管理。改革后村社仍是国家管理地方基层的重要工具,村社必须保证国家赋税的正常交纳。村社会给予孤寡老人和服役病人家属一定的照顾。在村社中不尊敬孝顺父母的农民,村社会给予惩罚和批评,子女与双亲出现争端时,村社会偏向双亲。农民对村社过于依赖,使得农民缺乏自主意识,民主观念淡薄,形成了逆来顺受的处世态度。同时,形成了俄国独有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集体主义的原则对俄国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陈丽娟等《浅议1861年俄国村社职能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农奴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概括村社的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7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有关秦朝和古代雅典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


材料二 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三世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的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华盛顿

“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美国总统威尔逊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一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回答问题:
(1)据材料分析,秦朝与雅典政治体制有何显著区别?各自的影响如何?
(2)材料二表明英国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下乔治三世的政治地位怎样?
(3)材料三中美国“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是什么?它设计的哪些制度能确保“恢复我们的尊荣的地位和成果”?举例说明“我们的宪法……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
(4)材料四中德国“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
(5)从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中你认为制度创新应遵循哪些原则?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7年,为了实现建设一所“真正的大学”的梦想。东京开成学校与东京医学校正式合并.宣告日本第一所国立近代大学.东京大学正式成立。东京大学成立之初。首免概仿的是德国大学的制度模型,但在理念上传承的却是英国大学的“培养公民”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又借要美国大学的组织结构与赠地学院理念。1886年.(帝国大学令)与(学位令)正式发布。根据(专国大学令)。东京大学与工部大学校合并,组建“卡国大学”.意味着日本近代大学制度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帝国大学令)虽然规定了“国家的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但1890年颁布的(教育教语)则将“生国主义”确立为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日本整体教育标。也成为“军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源。1897年,京都专国大学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心京都创土。京都帝国大学标榜”自重自敬,独立自主”的大学精神。更加注重学习德国式大学研究与教学的统一,也更加认可大学教学与学习的自由和大学的广泛自治,并进行了深刻的制度变革。为示区分,原专国大学更名为东京专国大学。

——编自金龙哲、王东杰(东享大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东京大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日本东京大学的历史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材料二   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变法的名称,并概括变法遇到的阻力和困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能体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典型事例。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
2020-08-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历史卷02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木战争中,俄国被打败,丧失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它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据不完全统计,1825—1855年共爆发农奴暴动674次,其中1845—1854年就达348次……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革命势力波及18省,攻占过600多个城池,坚持斗争十多年,部分地主阶级企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军事装备和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严誌钰《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   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取消封建武士俸禄,取消封建行会组织,准许买卖自由。沙皇政府对上层建筑也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是以保护地主阶级既得利益为出发点的。在如何发展近代工业上,在明治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近代工业发展迅速;而沙皇俄国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近代工业才开始了真正的起步。日本文化教育改革是在明治政府的极端重视与推动之下实行的,改革过程中善于吸取西方文化和选择利己的教育经验,并频繁地进行总结和调整。俄国文化教育向资产阶级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它的军事的、封建的、神学的性质,以致使它具有更大的反动性。

——余龙生《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洋务运动背景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政策措施的不同点,并说明从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