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期以来,日本、俄国、中国等都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皇政府终于在1861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但是,沙皇政府明显地将改革作为摆脱统治危机、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而不是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赴势。
——张建华《改革与革命:俄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曰本的崛起》
材料三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元济先生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时曾说:“时诏各省广设学堂,考试并废八股。余劝长素(即康有为)乘此机会出京回籍,韬晦一时,免撄众忌,到粤专办学堂,搜罗才智,讲求种种学术,俟风气大开,新进盈廷,人才蔚起,再图出山,则变法之事不难迎刃而解,而长素不我从也。”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俄国是“在1861 年开始了国家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
(2)据材料二,相比于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主动地体察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4)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材料四中张元济先生的观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2 . 特色的文明·流动的文明·共同趋势的文明
材料一 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而各自区域文明的形成是与当时社会上最具活力的社会阶层有着直接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士”阶层。如《论衡·效力》所言:“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春秋末年(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罗马进入贵族共和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逐步形成了贵族与平民两大社会阶层。“平民”一词源于pleo,plenus,原意为“众”,通常带有“低贱”之意。该词常用来形容“平凡的,普通的,日常的”事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士”与古罗马的“平民”对各自地区在文明形成中各具特色的贡献。
材料二


(2)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文明交流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文明是多样性的,但又是大势所趋。结合“戊戌变法”、 “1861改革” 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俄国、德国在近现代史的发展中是如何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
2016-12-12更新 | 4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74年,当时担任日本内务卿的大久保利通在其殖产兴业的建议书中写道:“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自工业物产之利,至水陆运输之便,凡属人民保护之要者,宜顾国之风俗,民之性情智识,制定方法,以为今日行政之基轴。其开成者保护之,未就者诱导之。……促进西洋技艺之推行,兴起劝业殖产之事。使事无一夫慢怠其业,国无一民不得其所,以之使入富足之境。人民殷富充足,国必随之富强,此必然之势,不俟智者后知也。果如此,直与诸强并驾齐驱,夫亦何难哉!”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日本史籍协会丛书,1927年版,第561~566页

材料二   李鸿章说“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万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他认为,“洋机器于耕织、刷币、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

李鸿章从兴办官督商办企业开始,倡言“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而且也确实采取了一些“维持”官督商办企业的措施。其中主要是借垫官款,减免税厘和申请专利特权等等。在中国主要民用产业的发生期,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对于这些产业的控制和扶持是互为表里的。而官督商办制度所固有的封建性,又大大便利了企业内官权的膨胀。所以,这种制度实质上又是一种封建势力对商办企业控制多于扶植的制度。

——《李鸿章的心态与洋务运动的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有哪些共识?在对待商办企业的问题上又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4 . 下列有关两幅德国不同时期版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的成立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并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B.图1结束于一战后,该时期德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体为联邦制
C.图2的联邦德国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成为战后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D.图2由于民主德国最后并入联邦德国使德国再次完成统一
5 .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
材料一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
(2)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人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
(3)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4)结合所学,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并简要分析原因。
2016-11-18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
(2)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
(3)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8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幅图片表明鲜卑族的服饰和礼仪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北方     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洲的背景是什么?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     何内在联系?
(3)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2016-11-18更新 | 2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广东省电白一中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综合测试文综历史卷
9 . 在欧洲强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并开始对外扩张之时,弃旧图新的日本人开始寻找图强之路。被称为日本历史上从未有过之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明治维新帮助日本摆脱了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跻身于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材料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五条誓约》
材料二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兴办官立事业,是以示例,以诱导人民。”“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有赖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在于人民是否勤勉于工业。”
材料三 涩泽荣一被誉为整个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祖师爷。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涩泽子爵·话论语》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五条誓约》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
(2)从材料二中看出日本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政策是如何实践的?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看法?
10 . 如图是1865—1905年日本女子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图。日本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家,1865年前,日本女子受教育率不足5%,之后某一时期突然上升,到1905年高达95%以上。日本女子受教育率突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A.幕府放松了对女子的教育限制
B.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教育改革法令
C.日本天皇下达了《教育敕语》
D.日本政府确立了殖产兴业的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