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欧洲史》记载,1861年3月3日的皇帝告示使一直为农奴的农民获得自由。他们在法庭上得到了平等,但土地仍属于村社。告示使农民非常不满,他们或者去南部参加农村无产者的队伍,或者加入城市工业无产者的队伍。这说明农奴制改革
A.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造成了社会的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
C.使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D.培育了俄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2 .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这实质上表明
A.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
B.农民价格低廉
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与发展
D.农民实用性更强
3 . 沙皇政府第三厅的报告书记载:1862年一年内,共有400处领地上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在193处领地上动用了军队,其中93处领地上的农民起来暴动,4处领地上的农民袭击了兵士,44处领地上的农民抵抗对罪犯的拘捕或用暴力释放被捕人员。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农民痛恨农奴制度
B.农民境遇未真正改善
C.改革措施未能落实
D.克里木战争伤亡巨大
4 . 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材料一   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乡作为基层组织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存在。乡校,即乡中设立的教习之地,它不仅仅是培养贵族子弟的场所,还是乡人参与讨论时政之地,商鞅变法后秦集小乡邑聚为县,县政权是代表秦王朝执行统治人民全部职能的机构。县以下有乡、里和亭两种不同的政权系统。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是治安组织。

材料二   克里斯提尼成为执政官的那一年,便把所有的居民划为10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4个氏族部落,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他又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使他们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在此之前用的是父名),而以村社名字相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东西方社会基层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各自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颁布了《解放农奴法案》,根据该法案,“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的被取消。”“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村社管理权由村民大会和长老共同行使。为了更好地保持对村社的控制法案又强化了地主对村社的监管作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让俄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与所有的大型社会和政治变革一样,它在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的含义,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四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定》,加快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步伐。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制度迅速在全国普遍推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9-03-22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平谷区2019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和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国家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方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材料显示该使团出访的目的有
①收回主权,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②争取西方列强对新政权的支持
③学习西方技术,殖兴民族产业
④学习西方制度,实现富国强兵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 . 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A.日本重农抑商
B.资本主义萌芽
C.日本商业发展
D.封建统治动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