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恭亲王奕䜣等奏请筹办洋务,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危局,从而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也是近代科学技术传播和各类近代企业陆续兴办的过程。然而,总的来说,当时的清皇朝并没有明确的近代化意向。事实上,甲午战前洋务企业的开办,新式军队的建立以及绝大多数新式学校的创办,大都是得之于地方督抚。而且,当时中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非常落后,兴办近代企业,势必要依赖外国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乃至技术人员和信贷资金。一些洋务派官僚又不思振作,甘愿听任外国人的摆布。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瞄准那些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组织和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如国立物理研究所(1873年),国立化工研究所(1878年),国立机械研究所等。俾斯麦本人对当时的尖端科技“电的进军”的意义并不理解,但他却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的世界高新科技。德国人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同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促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起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德两国现代化起步的认识。
2021-08-05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南北之间矛盾和冲突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展开的,这一时期美国北部建立了纺织、制鞋、采矿、钢铁、交通等工业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南部地区自美国独立战争后,一直以种植烟草、蓝靛和棉花为主,这里不仅有充足的阳光,而且有着大批从事种植业的廉价劳动力——奴隶。他们在监工皮鞭的鞭笞下艰辛地劳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家人甚至妻离子散。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分裂的信号,1861年4月,南北战争爆发,这次战争人员伤亡超过美国参加的历次战争。胜利是几百万青年人决心牺牲他们的生命来维护国家的完整在战场上取得的。

材料二 在国民党统治中国的22年中,名义上是统一的“国民政府”,实际上派系林立,战争连绵不断。其中,中原大战就战争规模、延续时间、战区面积、损失程度等方面看,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较大规模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于1930年5月拉开序幕,它是国民党内以阎锡山为首的地方实力派为瓜分地盘、争夺政权而与蒋介石展开的一场相互厮杀。大战历时7个多月,双方动员兵力110万人以上,支出军费5亿多元,死伤30多万人,战火波及20多省。以阎锡山为首的反蒋派最终败北,蒋介石在军事上打败了对手后,重新完成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中原大战与美国南北战争的不同之处,并谈谈启示。
2019-06-14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湖南师大附属五雅中学2021届高三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明治维新是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1月,明治政府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地长官。新政府于同年9月又进行了新的官制改革,天皇亲临正院“总理万机”,各省长官直接对天皇负责。1889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也必须依宪法各条之规定行使自己拥有的统治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鹿鸣馆现象引发的西化主义泛滥达到了文明开化的顶点。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政要狂热地为西化造势,在鹿鸣馆西化的示范下,无论贫富皆以西洋为高尚,甚而主张人种改良。总之,是言必谈西洋,西洋人不穿和服,所以要穿西服。甚至竟然出现文盲海员在东京大学执教的奇闻。文明开化基本限于东京等大城市,而在农村,一眼望去仍然是江户时代的风景。

——摘编自赵德宇《日本近现代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明治维新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4 . 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充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 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 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7 年 l 月 3 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负会的大多为 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 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 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1861     年沙皇颁布“二二九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 自由,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 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人民版教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 在克里未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王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 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进改革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 “大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场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