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上半叶,部分企业家、商人、金融家、船主等从业者被英国国王封赐爵位。如1835年,金融家亚历山大巴林被封为阿什伯顿男爵,1856年工厂主爱德华斯特拉特被封为贝尔珀男爵。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君主立宪体制的逐步完善B.世袭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C.工商业阶层开始掌握政权D.经济发展影响阶级关系
2023-06-30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84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剑桥欧洲史》中这样阐述某次技术革命: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教育和应用研究。该技术革命(     
A.尚未实现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B.使英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中心
C.使得资本主义工厂逐渐取代手工工场D.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指出:“在一个文明与商业化的社会里,要求公众更为注意的是一般普通老百姓的教育,而不是有钱有地位的人的教育”。该言论(     
A.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本质特点B.强化国家对教育的干预
C.实现了英国教育的公平发展D.顺应了机器化生产需求
2023-06-28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878年,恩格斯认为“现代的大工业……造成了资产阶级这样一个享有全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的垄断权的阶级,但(危机表明)它已经无力继续支配那越出了它的控制力量的生产力……如果要避免整个现代社会毁灭,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材料认为工业革命(       
A.推动了西欧福利国家形成B.促进了劳资关系改善
C.客观上加快社会革命步伐D.促使了垄断组织形成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嘱起》第九集《风云新途》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摘自(美)曼弟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6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摘自霍秋白(1927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什么理论?其指导了什么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
2023-06-27更新 | 4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普通高中2022-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英国纺织业快速成长,但工厂里照明的蜡烛和鲸油灯常引发火灾。英国和美国的外交关系又陷入僵局,导致鲸油价格飞涨。1806年50盏煤气灯在曼彻斯特的工厂里安装完毕,新照明设施不仅安全,而且更为廉价。其后,企业家温莎又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煤气灯,并改进了煤气制造和输送装置。他还四处游说,募资成立一家全国性的照明公司以大规模推广煤气灯。1820年英国的主要城镇都装上了新灯,1823年全国共铺设300英里供气干线,夜晚的街道立即变得安全了。有了煤气灯,工厂在晚上也能继续运转。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夜晚的时间学习,夜校应运而生。大家在晚上也能出门参加社交活动,伦敦那些伟大的俱乐部开始崭露头角。

——摘编自[英]詹姆斯·伯克《联结:通向未来的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煤气灯问世并得以推广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煤气灯的发明给英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3-06-27更新 | 63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天气潮湿,极宜于纺织类的工业:国内急流很多,故水力很丰富;英国的各种工业向来不十分受各种同业公会的束缚;英国的剩余资本、技巧工人当时亦都比任何一国为多,而且各国都需要英国的物品,英国自从经过工业革命以后面目为之大变。从前的农村社会逐渐瓦解,小规模的村镇因此大都消灭。各乡农民多迁往工厂林立矿产较富的地方,大城市于是兴起。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简史·下》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革命虽滞后于英法两国,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如通过热能转化机械动力理论,改进内燃机等。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2)结合所学如识,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并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突破。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出现的变化(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9 . 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已有15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上述变化表明(     
A.国际工人运动范围与规模扩大B.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初步确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D.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2023-06-21更新 | 2338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对德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与小资产阶级的破产群众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卖国行为的不满,工人对新的社会制度的朦胧向往——这一切便是推动巴黎人民举行革命的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2023-06-21更新 | 501次组卷 | 4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