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巴黎公社的多数公社委员出自群众组织,他们在担任委员后也经常回到各街区参加集会,每个委员都会参加一个或数个组织,他们一面将群众组织的意见带进公社委员会,一面又将市政厅里的决议和法令传递到各个街区。这表明巴黎公社(     
A.带有浓厚的直接民主色彩B.探索人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
C.积极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D.贯彻落实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2 . 1857年从英国港口航行到孟买的时间,即便是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蒸汽轮船,也需要6天左右:而1869年从伦敦至卡利卡特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之后,印度到英国的早期电报信息传递时间已经缩短为以小时计。据此可知电报业(     
A.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建设行业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利于人们对时间观念的塑造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至正四明续志》记载的海道进口货物来看,除了满足元朝统治集团奢欲的海外珍奇,大多是国内缺乏且具有实用价值的货物,符合“博换他每中用的物件来”的互通规律。爪哇商人将元朝的养蚕、缫丝、织锦方法带回爪哇。真腊人“以唐人金银为第一、五色轻缣帛次之;其次如真州之锡馓、温州之漆盘、泉处之青甆器,及……麻布、黄草布……”,真腊的国主穿用“以销金缣帛为之,皆舶商所馈”,官员出行按仪制乘轿张伞,所用伞盖“皆用中国红绢为之”。

——摘编自金峥杰,邓可卉《“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的元朝纺织品海道互市》

材料二   公元1000年以前,印度次大陆、秘鲁海岸和东非独立发展为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史称“棉花部落”。棉花种植与加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15世纪末新航线开辟以来,精美的印度棉布大规模地进入欧洲市场,并用以交提非洲劳动力以供应美洲种植园的需要。

英国棉纺织品占领了先前由印度纺纱工和织工控制的多层面的出口市场。起初,棉产品制造商聚焦于世界上臣服于战争资本主义的地区。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即工业革命的全盛期里,超过三分之二的英国棉纺织品出口销往这些地区。实际上,这些出口商品是经过大西洋经济渠道流通出去的,英国花了两百来年和无数财富来建造这些渠道。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推行纺织品海道互市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棉纺织业逐渐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背景。
2024-01-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相关情况。由此可知,改革后的英国(     
时间参选议员的资格
1832年城市:年付10磅以上的房产税者
农村:年付10磅土地税的60年长期土地租用者,年付50磅土地税的短期土地租用者以及年付2磅土地税的自有土地者
1867年城市:缴纳济贫税的房主,每年支付不少于10磅房租、居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
农村:年收入不少于5磅的土地所有者,年支付12磅地租的租地经营者
1884-1885年城市的“房主选举权”原则被扩大到农村;改革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实现统一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统治基础被进一步夯实
C.封建贵族势力退出政坛D.代议制度为各国所效仿
2024-01-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初期,英国城市犯罪率快速攀升,犯罪类型也呈现出与此前不一样的特征:经济犯罪占比日趋增大,特别是以偷盗生产原料、伪造工厂账目等为典型;此外失去父母管教的青少年犯罪比例也急剧增多。这表明英国(       
A.工业化阻碍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B.伦敦逐渐丧失城市化的优势
C.工业文明进步应关注社会整体发展D.社会基层自治制度严重缺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罐头食品的出现始于战争中食品保藏的需要。1864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食品的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出科学的罐头生产工艺,从而实现了罐头食品的规模化工业生产。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工业革命改变了民众饮食生活
B.战争助推食品生产行业的变革
C.罐头工业生产实现流水化作业
D.农业科技进步保障了食品供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任用由具有选举权的人们实行直接的普选产生,接受选民和社会媒体的监督,对选民负责,并随时根据其表现决定是否予以撤换。同时,取消高薪制度,“公社委员最高薪金规定为每年六千法郎,日薪十五法郎”。巴黎公社的这些举措(     
A.呈现出无产阶级政权的特征B.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构想
C.有效推动立法和行政的合一D.进一步巩固了工农之间的联盟
8 . 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9 . 资本中心主义强制建立起资本的世界联系,同时也使世界结构变得简单而清晰,那就是宗主国与殖民地的二元结构,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世界工厂”与“世界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形成意味着(     
A.工业化的条件成熟B.殖民扩张宣告终结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

全球物种大交换过程中,土豆传入欧洲。18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亚瑟·扬游历英格兰东部时看到了一个即将进入新时代的农业世界。因为土豆如此高产,以食物热量的标准来衡量,其最实际的结果就是令欧洲的食品供给增加了一倍。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土豆的到来终于使这片大陆能够为自己供应正餐了。

在亚瑟·扬之后数年,亚当·斯密注意到,爱尔兰人除了土豆没有什么可吃,却依然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因为吃土豆,他们也是欧洲营养状况最良好的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人们,不再会轻易被那个年代最大的杀手——传染病——害死了。亚当·斯密得出结论:“同样数量的耕地将会养活多得多的人口,人口将会增加”。事实证明,土豆被引进欧洲一个世纪后,欧洲人口总量大概翻了一倍。后来有经济学家说:“土豆的引进对近代时期的影响堪比蒸汽机的发明”。

——摘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