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如表为1870~1910年某国产业结构及对外政策简况表。判断该国是(     
货物贸易结构进口原材料、农产品、初级制成品;出口再加工产品
贸易优势工业品、贸易服务
财政状况低关税依赖
产业变迁金融、服务业提升
对外政策偏好自由贸易、殖民地竞争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4月,其后经过五次修改。1790年出版了第六版,在这版中亚当·斯密对早期版本的内容进行了一些重大修改。他加入了初版中所没有的“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这一章,并且将其放在阐述同情共感基本原理的第一卷。他还新撰写了“论德性的品质”作为全新的第六卷,在其中亚当·斯密这样写道:“为了获得这种令人羡慕的境遇,追求财产的人们时常放弃通往美德的道路,不幸的是,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产的道路二者的方向有时截然相反。”亚当·斯密从“对富人和成功者的钦佩的倾向”中寻求道德情感腐败的原因,致力于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学术界公认,这是第六版的最大特色。

在《道德情操论》初版中,亚当·斯密对自然自由体系抱有强烈信念,他认为个体私利的、自然分工合作的自由经济活动会自然有利全社会的发展;而晚年亚当·斯密则对此心存疑虑。在隔了30余年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财富观以及对财富所具有的积极社会功能的正面评价。——据罗卫东《亚当·斯密晚年对自由放任思想的反思

——基于〈道德情操论〉版本的考察》等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第六版与第一版相比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解释。
(2)要解决英国当时面临的这些问题,你认为晚年亚当·斯密的“出路”能否走得通?说明你的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英国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迫切需求,要求英国进一步扩大殖民地。加之英国丧失了美国这一重要殖民地,在短期内对外出口量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因而英国人开始在太平洋进行系统的探险活动,以期找到未知的南方大陆,使之成为英国的原料仓库和工业品销售市场。1770年,库克船长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使命,他在悉尼附近登陆,并以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宣布澳大利亚南纬38度以北的东海岸地区为英国领土,命名为新南威尔士。18世纪初到19世纪前半期,英国与其老对手法国竭尽全力在海上和陆上开战,虽然英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英国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失败。不甘心失败的法国也把目光瞄向南方大陆,在亚洲经营几个世纪的荷兰也一直在扩展亚洲的势力范围。18世纪末,英国人口增长迅速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再加上澳大利亚具有有力的战略位置,能够为英国向亚太地区扩张提供战略保障。工业革命后的自由竞争使得英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是英国发展方向由西方向东方转移,此时大量人口移民到澳大利亚。因英国移民的到来,在澳大利亚所发生的几乎是在北美的重演。英国人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将这片土地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摘编自仲凌维《英国海外移民的早期状况研究

——以英国向北美和澳大利亚长期移民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19世纪初推动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 世纪末 19世纪初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的影响。
2024-05-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工业革命前,英国政府主要关注农业、贸易和外交事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政府不仅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管,还注重保障劳工权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社会问题B.政府不断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C.工业化进程提高了行政效能D.工业革命推动政府职能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所示是19世纪法国(天主教国家)部分年份的修女人数。法国修女人数的变化反映出(     
年份1808年1816年1825年1850年1861年1878年
人数(人)1234316011271916600090343127753
注:中世纪以来,欧洲修会掌握着主要教育资源,并广泛参与涉及教育、救济等社会服务工作中,修士(女)亦可从中获取一定报酬。
A.传统秩序与社会发展的相互调和B.宗教秩序主导法国的社会运转
C.工业化助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D.工业革命引发严峻的经济问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前,并不存在所谓的“全球标准时间”,多种时间表述在世界范围内共存。至19世纪,计时对于世界大部分地区仍是一项混乱而令人困惑的事情,如19世纪中期的美国存在数百种时间标准,仅成斯康星州便有38个时间标准;德国在当时存在5个时间系统。统一时间运动始于英国。1840年,英国大西部铁路率先采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并逐渐推广至全国。至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已经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883年,美国铁路部门开始效仿英国,将全国划分为四个时区。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在华盛顿召开,正式引入世界标准时间概念,世界标准时间运动也从北大西洋地区逐步扩张到世界其他地区。但此时欧洲仍存在多个时间,如德国采用的是“中欧时间”(直到1893年,在德军总参谋长冯·毛奇推动下才更换为格林尼治时间),法国及其殖民地采用的是“巴黎时间”。

——摘编自艾仁贵《全球时间趋同的成就与隐忧》

根据材料,围绕“全球时间”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5-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三)历史试题
7 . 近代英国利兹市民的饮用水主要来自艾尔河,它“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入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的时候却又黑又臭,被各色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这主要反映了(     
A.工业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水源B.工业城市对水资源污染严重
C.市民饮用水与工业发展矛盾D.英国对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2024-05-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11987年间,英国史家霍布斯鲍姆先后出版了三部世界史研究作品,构成了著名的“十九世纪三部曲”,在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帝国的年代》中,他提到“所谓的‘19世纪’是指‘漫长19世纪’,也就是大约从17761914年”。他认为19世纪的“世界或至少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转变是发生在欧洲,确切地说,是发生在法、英”,是由富有决定性的双元突破开始,直到一战,这些特征和趋势才迎来根本性转变。故霍布斯鲍姆将18世纪中晚期发生的“双元革命”作为“漫长的19世纪”的起点,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其终点,这种特意“拉长”“延期”的时间断限划分,引发了全球史研究领域史无前例的密切互动,并逐渐为学界广泛接受,被称为“漫长的19世纪”。

——摘编自胡晓进《十九世纪何以成为“漫长世纪”——兼论全球史书写中的革命话语与西方中心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元革命”对应的事件,并分析其作为“漫长的19世纪”起点的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漫长的19世纪”这一世界史概念。
2024-05-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9 .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形态也是变化发展的。西方路线是:城邦国家一初级封建国家一等级制国家一绝对专制主义国家一现代民主共和制的民族国家。恩格斯还认为,国家的最高形式是民主共和国,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这(     
A.突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重要性B.促进了了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D.反映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
10 . 19世纪早期,欧美工人运动的口号大多为争取普选权、建立民主共和国等,而19世纪后期的工人运动的口号则大多为缩短工时、改善待遇、提高工资福利等。工人运动的口号变化是源于(     
A.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B.运动的目标由政治转向经济
C.社会化大生产推动民主发展D.国家干预经济理念逐渐盛行
2024-05-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九)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