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近代英国经济

材料一   英法两国的中小贵族都不满足于拮据的生活现状。法国贵族在故纸堆中发掘记载着领主与农民契约的古老羊皮文书,意图恢复已经废止的税收,巩固特权,以使他们有更多的钱来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把钱从土地房产中抽出来投放于商业企业,那简直是傻瓜才会干的冒险事,有身份的人绝不会干这种下贱的工作。在英国,是商人而不是贵族更吸引人们的兴趣。因此贵族脱下长袍,骑士把配剑送到家族博物馆中,积极投身于工商业行列。生性有些古板的英国人把金银藏在银匣中作为原始的资本积累。

材料二   金钱梦不仅在英国贵族中泛滥,在下层人民中间也风行不败。拥有100个英镑就去开工厂,许多人不惜为此倾家荡产。自从金钱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等级显得越来越渺小。“中间阶层”产生,并潜移默化的改变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使之偏离原来运行的轨道,转向由他们控制的另一个世界。世界为人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自然界中的处女地也越来越少。整个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了一步。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在英国发展的最充分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成为整个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据材料一比较16-18世纪英法两国贵族观念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世纪以来英国经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1-03-28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棉纺织革命与世界市场

材料一   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就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线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越印度。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光绪十二年《遵化通志》记载:“洋线盛行以来。价廉易售,玉(田)丰(润)产棉之境,苦难销运,种棉倍少,纺线织布亦鲜利益,多至辍业。”中国“世代传习”与英国“专利保护”

材料三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俾同时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   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定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难怪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首先发生于英格兰的“棉纺织革命”指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析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手工传习和西方"垄断法”所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其主要影响,

3 . 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豪商巨贾家中大都锦衣玉食,蓄婢纳妾,纷纷斥巨资建造园林府邸……不可否认,徽商的奢华有安全上的考虑,但更多是为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他们将经商得来的一部分利润用于衣食住行的生活消费,极尽奢华,在世人对商人生活方式的渴慕中得到心理的满足。

与徽商相比,英国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要节俭得多,讲究实用舒适,没有如徽商一味显富,也没有英国国内贵族那样讲究奢华享受,他们也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满和自卑,他们对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充满了向往,但他们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并没有如徽商一样提出新的价值观念来抗衡和改造旧有的社会观念。英国商人依附于等级社会,通过一步步地向上攀升,最终成为贵族士绅代表的上层社会的一部分。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给财富一个体面的名号,他们出钱购买爵位,或者购买贵族才拥有的家族徽章,通过这种途径来跻身社会上层。在17世纪前期的英国,417个男爵中就有49个商人,21个是商人的后代。

——摘编自陈娟《明代徽商与英国商人之比较》

材料二   从明中叶至清中叶辉煌了数百年的徽商,在清道光中叶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了衰落。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廷根据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的建议,进行盐法变革——改纲为票……任何商人只需向盐政所设之局纳税领票,便可取得购销食盐的合法权利,这一变革使徽商在纲运制下所取得的垄断两淮、两浙盐业运销的世袭特权宣告结束,徽州盐商因而“一败涂地”……咸丰年间的兵灾又给徽商致命的一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徽商活动的主要舞台,这时却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加速了徽商衰落的进程。由于洋纱、洋布、洋颜料以及南洋木材的进口日增,徽州布商、木商的生意大受影响。钱庄、银行业的兴起,又使徽州典商丧失了在金融业的原有地位。徽州茶商也因洋商趁机操纵市场压价收购,而“连年折阅”,形成”十商九困”的局面。至清光绪中叶,作为显赫一时的封建性商帮徽商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摘编自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明代徽商与当时英国商人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商人的不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徽商的性质,并分析近代以来导致徽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