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4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在世界总额的占比情况。该图表明(     
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B.德、美综合国力开始超越英国
C.德国的工业化水平领先各国D.各国技术革新进程有明显差异
2022-07-04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20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2 . 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就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一方面棉花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有限,难以及时消化主产的棉织品。这一个矛盾
A.促进了英国棉纺织行业的机械化
B.加大了英国棉纺织行业对海外市场依赖
C.促进了英国呢绒业的技术革新
D.推动英国棉花种植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女工占比情况:

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女工成为工厂主要劳动力B.妇女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C.近代工厂制在英国的兴起D.纺织业最早实现机械化
2023-07-25更新 | 36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完成了对殖民地的占领。香料从经济的视角来看已变得不值一提。咖啡、巧克力、茶叶和糖作为殖民地的物品,取代了长久以来由香料扮演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角色,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开始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新宠。从此,人们的口味失去了香料的浓香而变得平和适度,欧洲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饮食口味。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英格兰在1718世纪的20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110%(从411万增至866万),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却缩减了近一半。到1800年,占总数1/3的人口有能力为另外2/3的人口提供粮食,这就意味着每单位农业劳动力产出至少增长了3/4……1750年以前的几十年中,英国的谷物价格水平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甚至还有所下降。乔纳森•布朗在《英格兰农业:18701947年农场调查》中列举了18711875年、18941898年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小麦51%,羊毛50%,土豆39%,荞麦39%,燕麦38%,牛肉29%,黄油25%,羊肉25%。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对欧洲饮食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2021-10-15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5世界近代经济
5 . 文明间的交往建立在古代各个文明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为文明的进步奠定雄厚基础。人类社会历史真正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发生在
A.15世纪末16世纪初B.17世纪上半期C.17世纪中后期D.18世纪中后期
2021-05-19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4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


(1)依据材料一,指出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概括其主要的优势条件。
(2)结合所学,指出促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主要历史大事有哪些。

材料二   随着哥伦布远航美洲,印度洋、太平洋这些远离欧洲人的水域到16世纪成了欧洲人从事殖民和贸易活动的舞台。中国和欧洲是新的世界贸易的两个终端,由这个时代两条最主要的商业航线连接着。绕好望角而来的葡萄牙人在16世纪初到达中国,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多经好望角跨越印度洋从西而来。经南美跨越太平洋而来的西班牙人也接踵而至,开通了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大帆船,来往于墨西哥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到白银,用来交换中国丰富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方。太平洋丝绸之路的贸易利润惊人,但却控制在西班牙人手中。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的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趋势。

材料三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成功经验。
2023-07-08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14


材料二   1840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过堂吉诃德化了。”


(1)结合材料一中的五幅历史图片和相关知识,写一篇历史小作文,阐述五幅图片的内在联系,字数在150字以内。
(2)根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注: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材料二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021-09-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7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 . 材料   1500—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


——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综合上述表格信息,指出一个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结合世界史(两个国家)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因素,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名校
9 . 1840年的英国曼彻斯特,郊区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率为28.6‰,市中心的死亡率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场剥削降低了人口寿命B.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C.电力应用造成了城区污染D.圈地运动破坏了城郊环境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对人类文明演进的影响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世界
经济
政治
格局
____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贸易出现多个中心,动摇了英国“____”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三大思潮与政治民主化:
(1)资产阶级在____思潮推动下出现工业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潮流
(2)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推动了____阶级政治运动
(3)新兴工业大国对外扩张初步建立殖民体系;民族主义思潮下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兴起
(1)加速了世界范围内政治____化进程
(2)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3)列强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4)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旗帜下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
社会
生活
领域
(1)从家庭到____,人异化为机器的附庸
(2)从乡村到城市,____化兴起
(3)火车和____便利了人们出行
(4)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提倡创造、进取、竞争意识;传统习俗、择业标准等发生改变
(1)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半自动化部分代替人体力劳动,如洗衣机、电熨斗等
(3)信息传输更快捷,如____、电影、电视等
(4)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休闲方式发生巨变

2023-02-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微专题09从“区域经济”到“全球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提炼】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0个微专题(新教材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