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技术变化和投资的增加带来了钢铁生产中卡特尔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化学工业与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从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3-03-14更新 | 41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设置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等机构。议会职能也从政治方面转向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并设置了特别委员会。到19世纪下半叶,特别委员会的活动范围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英国国家治理改革的动因是(     
A.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B.议会改革运动的发展
C.早期工人运动的压力D.“城市病”的日益严重
2023-01-28更新 | 41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世纪以前,德国长期处于民族分裂和经济落后状态。1834年开始,德国经济在几十年内维持着持续增长势头。1910年德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1913年,德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这一时期的德国
A.拥有世界上最为广阔的殖民地B.技术的创新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C.分裂与割据阻碍了经济的腾飞D.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经济发展
2023-05-07更新 | 50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18 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出版业迅速发展,报纸发行量迅速增加。此外,还有大量的小册子传单、文摘,这些印刷资料越来越廉价,面向普通城市民众成千上万地兜售。同时,城市生活中书信往来频繁,起草遗嘱、契约,经手汇票,阅读通知广告的场合也日益增多。这可用以说明(     
A.契约精神源于商业活动B.出版业成为当时主导产业
C.技术变革助推知识普及D.政治革命改变了媒介形式
2024-01-23更新 | 37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为1889年美国漫画家开普勒的画作《参议院老板们》(发表于《帕克》杂志)。作者意在揭示(     

   

A.民主政治的虚伪性B.垄断资本操控政治
C.社会分化日益严重D.金融寡头践踏立法
2023-06-01更新 | 38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A卷)
6 . 1876年,德国的奥托成功研制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该内燃机无论是功率还是热效率,在当时都是最高的;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成功研制第一台立式汽油机,其转速直接跃到800转/分,特别符合交通运输机械的要求。这些技术成就(       
A.促进了科技体系的建立B.奠定了西方工业革命的基础
C.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D.密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美国独立之后北方工业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为了同欧洲竞争,北方各州迫切需要高关税进行贸易保护。南方各州的经济命脉是种植棉花,其中约90%出口到欧洲国家,所以南方要求低关税。美国南北方各州在关税问题上针锋相对,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       
A.黑人奴隶存废问题矛盾尖锐B.美国社会内部贫富分化加剧
C.权力制衡成为南北各州共识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022-04-25更新 | 449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世界市场:联合、竞争及毫无保障”


材料二   如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工人采集茶叶以出口


图中印度工人在采集茶叶以出口,尽管工钱很少,但他们也由此参与到全球贸易体系中,这一贸易体系改变着世界几乎每个地方的农业和日常生活。

材料三   由于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个人和厂商在没有中央计划的情况下互相调剂需求,它极不稳定,地区与地区竞争。美国中西部谷物一次跌价,除了使少数投机分子破产外,还可能迫使德意志或者阿根廷的小麦种植者以绝望的价格出售产品。当生意萧条时,或者当由于有了节省劳动力的新发明而活计消失时,劳动者就会面临失业。这个体系历经周期性的繁荣与萧条,后者最著名的就是从1873年左右到大约1893年的“长期萧条”。政府制定保护性关税抵制来自别国的竞争。这一切表明19世纪无节制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在80年代之后逐渐地衰落下去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损失了约四分之一的海外投资,法国人是三分之一左右,德国人则是全部。

——(美)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在材料一的图中用箭头标出19世纪末欧洲资本输出的主要流向。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度经济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世界市场的建立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2-04-15更新 | 440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1890年7月2日,美国联邦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该法集经济制裁与刑事处罚于一体,禁止为了限制贸易而为的契约、联合、通谋、以及垄断或者试图垄断,违者将被处以罚款或者监禁。该法案
A.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表明政府限制自由竞争
C.体现出美国垄断程度最高D.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结果
10 . 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10岁以上的人口有1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A.女工在工业中的重要地位B.保障了女工的政治地位
C.工业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D.开创机械化生产的先河
2023-12-12更新 | 35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