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5 道试题
1 .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原料进口国和成品主要出口国,而如印度、拉丁美洲等地区则成为原料输出地与商品的倾销地。这种状况表明
A.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B.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C.全球贸易总量大幅增长D.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2021-09-24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发现,18世纪北京等主要城市工人的生活水平尽管与伦敦、巴黎有差距,但仍能接近于欧洲落后地区如莱比锡和米兰,但是进入20世纪,欧洲所有地区的城市建筑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比中国高。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A.工业化发展较慢B.制度选择不当C.城市化进程滞后D.工人赋税沉重
2024-05-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1839年,全国性的反谷物法同盟成立,更加强烈地要求废除阻碍进口外国粮食的谷物法,同盟开展了大量宣传工作:出版周刊、举行集会、收买刊物辱骂反对他们的知识分子、利用雄厚的经济优势制造选民等。1846年议会终于废除了谷物法。谷物法的废除(     
A.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巨大胜利B.引起了激烈的社会变动
C.英国由此进入自由资本主义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始
2022-08-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开始实行单边自由贸易的政策,即无论其它国家政策如何,英国一律免除其商品进口关税。这一政策表明 (     
A.全球农业经济依然举足轻重B.英国力图建立公正合理秩序
C.经济危机迫使英国对外示好D.英国具有经济降维打击路径
5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英国:曾经的辉煌,现在的失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 学习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主题 1 政治:英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漫画:狂傲的约翰逊


备注:右手炫耀国家制度、社会治理,左手夸赞领头羊、辉煌。

主题 2 经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


——摘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

主题 3 社会生活:2021 10 月英国社会缩影



(1)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角度,对漫画中约翰逊的“狂傲”作出解释。
(2)对主题 1 来说,主题 2 中收集的材料有何意义?说明你的理由。
(3)运用主题 3 收集的材料探究“英国:现在的失落”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2021-12-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五莲县、岚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中国出现了大量“官督商办”企业,这些企业名为“商办”,实由官府控制。现代股份制企业要求以严格、科学的经营管理作为保证,否则,企业就根本不可能有效地运作。所以,“官督商办”企业的腐败性是它们适应不了商品经济日益发展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直接原因。其结果引起了“官督商办”企业本身及其从业人员的分化与转化。

——摘编自(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早期工业化》等

材料二   随着贸易半径的扩大,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兴起,英国商人在继承了旧的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合伙制的组合形式,最终开创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股份公司。到17世纪末,英国商人不再用获得特许状就可以成立一个法人企业,摆脱了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控制,具备了私人企业的性质。

——摘编自李新宽《重商主义时代英国企业组织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早期企业的不同。
(2)某学者认为,社会环境的差异是中英两国早期企业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该观点。(要求:赞成、反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7 . 电力、石油的广泛使用,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如美孚石油公司、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等。这些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推动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粗具规模B.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成熟D.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8 . 16世纪,英国工人的工资大概上涨了1.5倍,而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家畜和肉价格上升了6倍,织物和其他工业品约3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商业革命导致了物价上涨B.价格革命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动
C.工人的工资呈现下降趋势D.地主在此次物价上涨中受益最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次产业革命表明,好的市场经济因产权、竞争、优胜劣汰的制度安排和文化认同,内生着创新机制,这是产业创新的共同逻辑。作为经济过程的产业创新,虽然由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市场主体主导,科学和教育、工程和技术、政府规制和行为直接影响创新发生、速度、规模、范围、方式和进程。创新是具体的、历史的、实在的,是创新要素在特定场景下的组合,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产、研、学、官(政府)四要素的组合。这四种要素的组合可以有多种形式、多种结构、多种模式。它们的组合模式构成了产业创新逻辑的不同展开。要赢得新的产业革命,首先要坚守好的市场经济的大逻辑,形成特定时空下官、产、学、研等创新要素有机生长和优化组合,如此,产业创新的活力将持续迸发。

——摘编自南岭《三次产业革命的创新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产业革命与创新”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语》中记载:对于战争和疾病,孔子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把人的生命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未知生焉知死”,与其关注死不如把眼光放在当下,积极创造生命的意义。强调理性看待生命,追求“孔颜乐处”的人生境界,面对困境时能够泰然处之,自得其乐;面对生命的差异,先秦儒家追求“和而不同”。

——摘编自《论语》等

材料二   想评述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历史学家和想评述无情地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们的行为的历史学家,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前一种情况中,那位历史学家可能会说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进步的事实;而在后一种情况中,那位历史学家则一定会对人的苦难表现出同情。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种价值评述的两重性呢?

——摘编自(波兰)耶日·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先秦儒家生命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进步”与“苦难”主要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